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英语教学实践浅析初二现象的对应策略
【作者】 高敬超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阡东初中
【正文】我是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带过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对初二现象深有体会。由于在师范学习时曾经选修过教育心理学,加之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再者就是女性身份,很多学生愿意跟我交流,说说心里话,使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二现象有了深入而贴切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发现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针对初二现象的应对策略,大多集中在家长的家庭教育,学生的角色转化、生理原因及学习压力等,学校的角色比较宏观笼统,教师的作用粗略教条,鉴于此,特将我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与各界同仁分享、共勉。
一、什么是初二现象
要讨论初二现象,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给出的定义是:“初二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一方面,此阶段学生没有初一时对中学生活的新奇与陌生,也暂时没有初三所面临的毕业升学压力,表面上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学习时期;另一方面,初二又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阶段,是初中生思维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往往有一些异于其他阶段的行为表现,在教育学界被称为‘初二现象’。”
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的状态。
总而言之,就是在初二阶段,学生处于一个时间阶段、成长阶段、心理养成阶段的承上启下的外表相对平和实则波涛汹涌的阶段。
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二、家长、学校、老师的应对策略分析
针对“初二现象”,有专家支招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但是中国的家长谁能做到这么多个“家长”。有调查表明:15.6%的学生家长下岗以后整天忙于打牌、搓麻将或找工作,他们无心过问子女的学业,有54.3%的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另一项调查显示:在放学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48.29%的孩子只能独自在家,有43.7%的家长一周和孩子在一起聊天、游戏的时间只达4-8小时。
面对初二现象,学校应采取的策略:首先,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具体到个体,每一位学生的青春期性格的形成却有各自不同的成因。所以,学校首先应该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注意全体学生,更要不露痕迹地注意留守学生,全员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情况、个性特点,然后才能有所针对的制定相应的对策。
其次,以情感人,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是消除“初二现象”的根本。青春期的学生情感极其脆弱、敏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注来加强存在感。因此,学校应当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对他们的个体关注,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等入手,情感为主地予以关爱,如此,才能使他们的心逐渐“融化”,融入班集体,融入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
再次,重视心理辅导,学习要求次之。对大部分的青春期学生,不能一味地以比较的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应当特别重视他们的心理辅导,发现肯定他们的特长亮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要创造条件,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想方设法创造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无奈,理解父母,宽容父母,让学生、家庭、老师、学校通过情感交流真正升华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
第五,要真正消除“初二现象”,学校还得从管理、生活、辅导等各方面多管齐下,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几个停留在纸面上的调研、方案、办法,几句口头上的关爱、努力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老师们付出绝大的耐心、高度的细心、涓涓的爱心、无尽的恒心才能终有所成,这是对学校、对老师们的极大考验。
三、多方努力,让“心理断乳期”不断“乳”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针对初二现象,任何单独被强调的关系方都是残缺的,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关系方缺一不可。其中,学校营造环境,家长驻守学校之外,社会营造大环境,教师身体力行,如此方能确保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所言的 “心理断乳期”不断“乳”。
作为学校,要从人文的角度,能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对初二学生,要冷静关注,适度介入,给孩子指明方向,给孩子留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个性的张扬得到生成。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把过高的期望变成压力向学生施压。
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心理和生理的危险阶段,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清理学校周围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营业场所,精心选择一些素质高和善于和孩子交朋友的知心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制度。还可以通过建设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爱幻想的学生们丢掉幻想,直面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承受能力。
一、什么是初二现象
要讨论初二现象,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给出的定义是:“初二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一方面,此阶段学生没有初一时对中学生活的新奇与陌生,也暂时没有初三所面临的毕业升学压力,表面上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学习时期;另一方面,初二又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阶段,是初中生思维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往往有一些异于其他阶段的行为表现,在教育学界被称为‘初二现象’。”
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的状态。
总而言之,就是在初二阶段,学生处于一个时间阶段、成长阶段、心理养成阶段的承上启下的外表相对平和实则波涛汹涌的阶段。
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二、家长、学校、老师的应对策略分析
针对“初二现象”,有专家支招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但是中国的家长谁能做到这么多个“家长”。有调查表明:15.6%的学生家长下岗以后整天忙于打牌、搓麻将或找工作,他们无心过问子女的学业,有54.3%的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另一项调查显示:在放学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48.29%的孩子只能独自在家,有43.7%的家长一周和孩子在一起聊天、游戏的时间只达4-8小时。
面对初二现象,学校应采取的策略:首先,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具体到个体,每一位学生的青春期性格的形成却有各自不同的成因。所以,学校首先应该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注意全体学生,更要不露痕迹地注意留守学生,全员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情况、个性特点,然后才能有所针对的制定相应的对策。
其次,以情感人,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是消除“初二现象”的根本。青春期的学生情感极其脆弱、敏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注来加强存在感。因此,学校应当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对他们的个体关注,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等入手,情感为主地予以关爱,如此,才能使他们的心逐渐“融化”,融入班集体,融入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
再次,重视心理辅导,学习要求次之。对大部分的青春期学生,不能一味地以比较的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应当特别重视他们的心理辅导,发现肯定他们的特长亮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要创造条件,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想方设法创造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无奈,理解父母,宽容父母,让学生、家庭、老师、学校通过情感交流真正升华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
第五,要真正消除“初二现象”,学校还得从管理、生活、辅导等各方面多管齐下,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几个停留在纸面上的调研、方案、办法,几句口头上的关爱、努力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老师们付出绝大的耐心、高度的细心、涓涓的爱心、无尽的恒心才能终有所成,这是对学校、对老师们的极大考验。
三、多方努力,让“心理断乳期”不断“乳”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针对初二现象,任何单独被强调的关系方都是残缺的,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关系方缺一不可。其中,学校营造环境,家长驻守学校之外,社会营造大环境,教师身体力行,如此方能确保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所言的 “心理断乳期”不断“乳”。
作为学校,要从人文的角度,能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对初二学生,要冷静关注,适度介入,给孩子指明方向,给孩子留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个性的张扬得到生成。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把过高的期望变成压力向学生施压。
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心理和生理的危险阶段,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清理学校周围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营业场所,精心选择一些素质高和善于和孩子交朋友的知心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制度。还可以通过建设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爱幻想的学生们丢掉幻想,直面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