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 宋 淼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旧城学区中心学校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呢?下面具体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阅读经典名著,滋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好的文章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要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还必须要读整本书。时下出版物众多,鱼龙混杂,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图书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在完成指定的课外阅读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阅读中摄取更多的营养。
  二、诵读经典诗文,充实文化底蕴
  古诗文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祖国文化的经典。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小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熟背中华古诗文经典,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增强阅读实效
  阅读经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的方法指导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发展。
  有的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很少有情绪的调动、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休闲性阅读”,指导学生广读博览,潜心“研读”。
  1、阅读要有目标。小学生阅读除了吸纳大量信息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每次阅读也就能有更多收获。我们根据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布置固定的阅读任务。如每天作一页读书笔记,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看3—5本图书等,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2、阅读要用心。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阅读经典名著,我们要指导学生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语言文字、思想内涵,长此以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3、阅读要讲方法。“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学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如怎样阅读序言和目录、怎样边读边想、怎样做批注、怎样利用工具书、怎样查找资料、怎样做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4、阅读要注重积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结合《经典读本》中的导语和“泡泡语”,做好读书笔记。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才会从书籍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有一句名言说的好:“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与书为伴,阅读经典,充实精神,丰富人生。学生一旦把阅读经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必将为其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其人生涂上一层厚重的底色!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总之,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