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历史教学中如何生成开发利用资源

【作者】 刘盛学

【机构】 贵州省福泉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历史课程的生成性资源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动态教学资源生成、开发和充分利用的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开发利用
【正文】
  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师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活跃,好像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学生是被迫跟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学生也花更多的时间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这一过程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有时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学过程也显得乏味无比。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使历史课堂具有生成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营造氛围——生成资源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出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火花。可见适度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充满活力的,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明显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现场之中,存在于当下的教学情境和此时此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教师要有灵活机智的教学品质,激发生成的灵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反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个性压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间心灵是阻隔的,教师很难有效地进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那么如何创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新课程改革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蹲下身子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课堂上的“错误”是一种鲜活课程资源。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在学生、教师及教材等教学资料上均有可能发生。我们应把课堂看作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进而认知、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
  二、抓住契机——开发资源
  教师备课,通常都会结合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来对教学活动进行一些预设,而且教学中也非常希望这些预设都能有效生成。可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并不会完全按照我们预设的那样展开学习活动,因为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活动,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教师和同学,这些信息,有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已经预料到的,而有些却是教师根本无法预见的。当然,这些信息也并不见得都是有效的。判断生成信息是否有效是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要想准确判断,必须深刻地研究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对整个教材和课堂的把握要了如指掌,任凭学生如何翻腾均能应付自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众多生成的不确定信息做出去伪存真的判断。当然,也不是说判断了就一定能抓住有效生成资源,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果断地进行决策,随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取舍,然后充分地运用好这一信息,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善于倾听——再生资源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然而却忽视了教师自己学会倾听。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回答?教师要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地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敏锐地洞察这些现象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师学会了倾听,还要即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发言既不能抑制,又不能不假思索胡乱地鼓励,对于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指出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失听,这是一种失职,也是对学生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么会进步?教师是否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前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
  四、学会取舍——提炼资源
  教师要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从生成的角度来看,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无处不在,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还要善于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炼就一身慧眼识金的提炼功夫,巧用有效资源,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或放大,深入追问,适当改变预设教案;或缩小,简约处理;或暂时搁置,后续探究。应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如果学生的表现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那么教师所失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而且是一次学生思考历史、感悟历史的有利时机。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存在,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真正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同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增强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艺术,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2]郑金洲     《生成教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3]余文森、连榕  《教师专业化发展》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