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兴趣教学在初中地理课的尝试
【作者】 夏 斌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一中
【正文】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基于这一点,笔者进行了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的尝试性研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 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经过近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 成效的,据首都师大地理系进行的“初中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我校喜欢地理课的初一学生竟占70.76% ,是所调查的6所中学中最高的,在这之后,又继续了一个学期的兴趣教学,迄今为止,经调查喜欢地理课的学 生已占全年级的85.4%,有的班级达91%。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确实有明显作用。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电教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 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 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 的学习,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 美,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 欢的课型。喜欢此课型的学生为91%。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 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 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 ?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 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 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三、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 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 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 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 ;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
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 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 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 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四、专题讨论课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 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 ,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 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 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 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几次专题讨论,学生的兴趣在上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完欧洲部分后,针对 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题为《波黑政治热点地理成因》的专题讨论课。这一题目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 的。但学生在讨论课上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才华。他们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不拿手稿, 凭着一张《南欧》挂图,一支教鞭,侃侃而谈,说古论今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同学把波黑穆 、克、塞三族比作我国古代三国鼎立之势,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和不稳定的联合;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出 政论性很强的论文,在课堂上讲演。最后,教师再用自制的投影片全面总结波黑政治热点背后的民族、宗教、 政治地理的成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多次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 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它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反馈或教师的评价。
因此,在前面讲到的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之后,教师都需做两项工作:一是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 成绩与不足;二是给直接参加活动的同学打分。并把分加入期中或期末成绩中,因为那些对学生能力深层次的 测试是很难直接在试卷中做出的。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 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 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 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经过近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 成效的,据首都师大地理系进行的“初中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我校喜欢地理课的初一学生竟占70.76% ,是所调查的6所中学中最高的,在这之后,又继续了一个学期的兴趣教学,迄今为止,经调查喜欢地理课的学 生已占全年级的85.4%,有的班级达91%。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确实有明显作用。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电教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 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 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 的学习,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 美,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 欢的课型。喜欢此课型的学生为91%。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 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 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 ?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 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 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三、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 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 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 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 ;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
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 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 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 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四、专题讨论课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 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 ,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 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 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 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几次专题讨论,学生的兴趣在上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完欧洲部分后,针对 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题为《波黑政治热点地理成因》的专题讨论课。这一题目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 的。但学生在讨论课上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才华。他们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不拿手稿, 凭着一张《南欧》挂图,一支教鞭,侃侃而谈,说古论今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同学把波黑穆 、克、塞三族比作我国古代三国鼎立之势,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和不稳定的联合;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出 政论性很强的论文,在课堂上讲演。最后,教师再用自制的投影片全面总结波黑政治热点背后的民族、宗教、 政治地理的成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多次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 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它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反馈或教师的评价。
因此,在前面讲到的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之后,教师都需做两项工作:一是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 成绩与不足;二是给直接参加活动的同学打分。并把分加入期中或期末成绩中,因为那些对学生能力深层次的 测试是很难直接在试卷中做出的。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 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 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