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

【作者】 于丽荣

【机构】 贵州六盘水钟山区大湾镇幸福学校


【正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已成为历史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在教学实践,浅谈以下五个方面:
  1.创设历史情景,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创设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历史场景或情景,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从视觉、听觉、心理等多方面给予信息刺激,有助于将抽象、枯燥的历史事物及历史事件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由今忆古,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讲授《中华文明的勃兴(二)》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假设孔子、庄子和韩非子今天做我们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他们各自会如何处置?你觉得哪一种处置办法更好?”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进行了极为激烈的讨论。这个情景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通俗地理解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同时使学生发现了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现实意义,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历史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联系生活学历史,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如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联系当今毒品泛滥的形势,由毒品的危害联系到当时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以及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和当今禁毒的意义。又如讲《血肉筑长城》一课时,可以联系“赵微穿日本旗服装”(赵微是学生所熟悉的一位明星)的新闻,并提出疑问:“中国人民为什么对此事件表示强烈的不满?”,引导学生回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酷血腥以及他们发动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民族灾难,意识到中国人民只有团结一致,奋起抵抗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更容易理解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地反抗日军的侵略的史实,体会当时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认识,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一举多得。
  3.让学生从社会的热点中关注历史
  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希望了解每天都发生在身边的社会新闻以及大家极为关注的热点、焦点等现实问题,而且渴望倾吐和交流。历史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现实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交流,使学生在课堂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同时,又可以以现实问题为媒介,引起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与探究。
  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这段历史时,可联系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反动言论,并让学生列举相关史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分裂祖国的言论是违背两岸人民的心愿的,违背历史的潮流的,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通过事实揭露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西藏独立、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阴谋,及时地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大胆设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历史和现实的两方面去思考,得出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是不会得逞的!
  再如讲到古代史上的农业问题时,让学生联系现在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三农政策”对富强、强民的重要性,对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不是孤立的,它与过去、现在的联系很紧密,它也不是无用的,它能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
  4.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现实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历史与国情现实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现实的问题,使学生确实地感受到历史的现实意义,赋予历史时代感,为历史注入勃勃生机。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时,让学生讨论科举制度的利弊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以后担任高级官员,你会以什么标准来选拔官员?”再如学习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唐朝的对外交往史,顺便介绍西方国家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全球一体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你认为对外交往中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根据已知的史实,结合自己的分析与认识,各抒己见。在学习孟子的思想时,让学生谈一谈现在的环保问题,淡淡六盘水的“双创双建”。学习韩非子的思想时,让学生谈一谈现在的法制建设等等。虽然学生的见解有时不够成熟,但这些问题已经对历史之于现实的意义进行了挖掘,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的作用:通过了解过去,来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5.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探寻历史
  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编排上为课堂的开放性提供了可能,如在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活动课,依托活动课,我们安排了一些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历史知识。例如:每个人的姓氏,留下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沉重脚印,十二生肖,反映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年方法;还有大量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历史……,应该说,我们身边到处留有历史的足迹。为此,我曾组织学生进行“寻根问祖”的探究活动,让每位同学利用节假日走亲访友,了解本家族的历史,并编撰家族的族谱。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姓氏以及中国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筛选资料、整理史料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在教学中还要把历史知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向学生介绍相关历史时期当地的情况或者相关传说,以拉近历史和学生的距离。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的历史渊源,不仅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帮助他们掌握了搜集信息的途径和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获益匪浅。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要通过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方法,使历史活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的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才能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双高”教学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