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错误资源的优化策略

【作者】 覃雪琼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恒丰民族学校

【摘要】对于物理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思维错误。以学法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积极的纠正和引导。进而使更多的学生尝试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错误资源;引导优化;提高效益
【正文】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学习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的价值是深远的。在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这种错误背后也蕴含多种深层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发现与利用,需要教师深入分析错误的起因,挖掘错误的深度,延伸错误的空间。利用教学艺术的雕琢,让错误价值升华。 
  一、概念认知错误的变通突破 
  初中物理概念的构建基本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实验研究所得,学生对概念认知错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错误形式。而错误概念形成后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基于相关概念下的问题分析、解决、应用都无法正常解决。而且随着知识的积累,错误概念认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客观存在的错误概念认知,需要进行变通突破,需要变通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原有情境中知识的构建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接收。因此,为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某一个概念,达成对概念普遍成立的论证,我们采用变通的方式来进行再次突破。比如,学生做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后,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因等理解还不深刻,只是知道哪个物距范围成什么样的像。为此,在第二课时里,应引导学生采用做图法来验证我们的实验结论,通过烛焰中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交点来进行成像特征的判断,以此提升学生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光路可逆现象也可以在此得到解决。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关键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的理解误区。 
  二、实验操作错误的情景再现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学科,学生不仅要通过实验观察来收集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或实验规律,服务于后面的问题解决和再学习。学生还要通过实验操作经历每个实验细节,以此达成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促使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的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呈现的试卷中经常考查部分实验操作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很多学生不注意、不留意的错误所在。即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做好、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当初研究的不够深入而错误百出。比如,我们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经常有如下一个填空题。 
  例题1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需要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在。
  在此,很多学生会填“同一直线上”,而正确的答案是“同一高度”,学生对这个“同一直线上”和“同一高度”就是不理解,屡屡出错。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需要反复的强调,也不需要学生反复的记忆背诵,而是让学生按照“同一直线上”的操作进行再次实验。或者教师准备好器材,在教室里,让学生上来按照“同一直线上”进行再次实验。此时学生会发现第一次调节在“同一直线上”时,能在光屏的中央成清晰的像,而当学生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他物距范围成像时,他们再次移动蜡烛后,再去移动光屏,希望能在光屏中央获取清晰的像时,学生会发现此时无论怎么移动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而光屏中几乎没有成像。此时教师再画龙点睛的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本质。这样的实验再现不仅突破了原来的理解误区,还提升了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深度,达到巩固、拓展、延伸的理想效果。 
  三、研究方法错误的本质解剖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采用多种物理研究方法来进行物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比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等。学生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常在此处犯错,为此,我们只有深入剖析其中的本质,让学生亲历其中的对与错、以此促使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比如,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而学生经常会在这些环节中犯错。比如,在下面一道题目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道题目来暴露出学生对控制变量法错误运用的本质。 
  错误行为(1):如图1所示,在探究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小明保持图甲中的磁极位置不动,将铝棒ab两端对调后接入电路,发现铝棒ab的摆动方向依然如图1所示,由此小明认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你认为小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本质分析:此处的问题就暴露出控制变量法“变而不变”的本质错误所在,学生原本想改变电流方向,学生在改变ab的过程中,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电流方向。 
  错误行为(2):小明进一步猜想:在同一磁场中,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是否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有关呢?为此小明决定在实验基础上,在电路中串入电流表,并通过将铝棒ab换成长短、粗细均相同但电阻更大的铁棒和电阻更小的铜棒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对比实验。 
  本质分析:在此处,学生想应该改变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流的大小,以此联系磁场对导体的作用与通过导线电流大小的关系,而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发现学生把电阻换成其他材质的铁棒、铜棒,但是长短和粗细均没有改变,这其实就确保电阻大小发生了改变。但是,这里就犯了控制变量法中“变而多变”的错误,即在改变电阻的过程中,电阻对应的重力也发生了改变,在重力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通过ab棒摆动的幅度来判断受力大小的变化。 
  本质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错误的产生与根源,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对研究方法的全面理解。 
  “融错”的价值是巨大的,教师要抓住错误的特点、学生的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错误诊断和根治,以此促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