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标下怎样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作者】 吴祖燕

【机构】 广西陆川县古城镇陆因小学


【正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后改革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使人的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且,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可以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安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不伤害学生自尊。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好,能把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首先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主动亲近,才会渐渐消除在学生心中存在的“忌讳”。一方面,课前几分钟的交流,如果恰到好处,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还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这一点在很多特级教师的身上都有体现。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保持一个平常心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促进,教学相长。
  二、创设入胜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与课本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妙用导语。课前的导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最切身的感受来编写。有时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有的是根据现场情况临时拟定的。就好比是一段精彩的相声开头的引子,必须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目的。像学习《野草》一课时,正值课间操的拔河比赛刚进行完毕,因为只得了第二名,同学们士气低落,议论纷纷,没有心思学习。为了能顺利地进行第三节课的学习,我利用如下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拔河比赛输了,大家很扫兴,作为咱班的一名成员,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我们大家就先来欣赏一篇文章,希望听后能得到些启发。”由于平时有听读的习惯,所以一部分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但仍有几个人游离在外。读文时,我特地对文中的的六、七自然段加重语气,当读到“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这一段时更是铿锵有力。学生渐入佳境,所有的同学都在屏息倾听,并且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野草坚韧的性格,也能感受到老师对大家的鼓励,正确对待这次的失利,很快重振旗鼓,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课堂上师生感情激昂,合作愉快。
  三、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动学生全方位参与。比如在学习《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一课时,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正处在童年时光的人的七大希望,格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自学,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希望认真读,细细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中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来说,有的结合了解的著名人物的事迹来谈,课堂上气氛活跃,与老师的谈话也很愉快。
  不过,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的程度和课堂的进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用语不必多,而在于精和导。
  这对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要求就比较高了,比如,像《刘胡兰》这样感情色彩很浓但和学生生活不是很贴近的文章,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凝练,而且应和课文贴近,具有感染力,说完之后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入境入情,挖掘文章内涵,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这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有时课堂上学生思维发散后,回答的问题内容会比较分散,教师应当适时的引领,让学生围绕训练点去思考,比如:“面对如此凶残的敌人,刘胡兰为什么能这么坚强、勇敢?”就是为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新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去发散,推进课堂的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的内心真真正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