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作者】 农学良

【机构】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
【正文】
  课堂是师生展示生命意义的舞台,它塑造心灵、滋养生命,它点燃激情,也播撒希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在45分钟中确保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本文深入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粗浅分析和积极探索。
  一、转换教师角色,确保课堂目标
  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角色上进行历史性的转换。一方面是老师要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碰撞,与课程知识体系成为平等对话者,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增强课堂效果。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启发式”手法,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共享者,采用体现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体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地位,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共享者”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乐趣“共享人”。再有就是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创造者,由成绩的裁判员转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对教科书进行二次处理,选择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拓宽和拓深语文课程,使教材与现实统一起来,让课堂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咬定文本性质,凸显课堂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思维。但也出现一些粗浅理解的现象,一些展示课、研究课等,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壮观。曾参加过一次语文观摩课,教师简单解读文本之后,要求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也极其兴奋地带着道具上了台。客观地说学生表演的确不错,神态、语言可圈可点,课堂得到不少的赞誉,诸如气氛活跃,生动形象,形式新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等。但经深入打听,得知这堂课已排练近半个月,让人不禁哑然:语文课究竟要给学生什么?
  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教师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应该先思考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假如语文教学脱离文体特点,放弃文体基本知识掌握,要谈人文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和探究,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找不着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意义。
  三、优化教学设计,加大课堂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除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外,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生纪律的约束。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做到表演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
  四、立足学生主体,提升课堂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在教学中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忽视了。有时在思想认识上丰富了,但实践中是很骨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却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势模式会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可以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所演讲发言进行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同时,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最大化实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