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许 坤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平山小学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通过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在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应该有效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小学品德教材内容的重心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他们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与同学友好交往,互相谦让,在学习上要树立乐学、好学,客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品德课需要解决的。品德教材在一二年级阶段加强了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三至五年级增加关于关心和帮助平困家庭、灾区人民的教育要求,加强关心他人的教育,不仅是品德课关注的方面,更是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行为要求中还增加了“会与教师交换意见”、“学会与人交流”、“要自信、不自卑”等内容。在小学品德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都能有效的把心理健康教育转势抓好。
  二、品德课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是推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方式
  判断一名教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他的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够践行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有效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方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坏,他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等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德育、心育的发展问题,这些内容虽然是品德教育关注的重要方面,但对学生的发展却表现在心理发展方面。因此,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既是品德课本身应该积极追求的,又是培育健康心理的必要环节,由此可见,品德课不仅从思想上对学生能够产生强大的引领作用,同时,它也是为培育健康心理,有效推进其它各学科在学生中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品德课注重健康心理培育对各科教学的高效有序进行十分重要。
  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现学习的趣味性等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品德课的工作重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对学生形成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常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时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问题。同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有效的推进了品德课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步骤有利于是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方法,这种健康的思维方法正是品德课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提高自信心的方式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
  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品德课程教学尤其如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践经验,分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
  五、把调适自己的心理,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等心理健康内容当做品德课的一种要求,实现两种课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耐挫力差,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学生就会产生愤怒这种富有敌意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孤独感,失去精神寄托,甚至绝望,感情失衡,寂寞惆怅,苦闷,冷漠,无所追求,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或者是仇视一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要教育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障碍。
  在课堂中我常利用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教学“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时,我通过小卡片让学生写自己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乐和烦恼的一件事,然后全部收集起来打乱,分到每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怎样让自己走出底落的情绪来?最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各组的表现,对他们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了解人人都有烦恼,只要能够正确的对待,及时宣泄,做情绪的主人,才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教育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