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 陈 燕

【机构】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黎洪小学


【正文】当今社会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石,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终将被淘汰的。而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式作文、生活化作文和创造性作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造意识
  据报载:外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四年级某班的作文练习,老师让学生形容并组合有关花的句子。大部分同学皆曰“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有两位同学比喻花是“大地的时装”;一个坐在后排的学生怯生生地说“春天花亮了,秋天花灭了,花是灯。”结果老师的评语是:大多数同学很好,那两位同学及格,后排同学不及格——花是灯,电是什么?在此案例中,老师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掐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立足点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就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特征、新性质等。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激活创造思维
  逆向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为了激活创新思维,可以启发学生对已成定论的观点、成语、说法等生疑质疑,构思时站在对立面去思考,鼓励提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看法。比如,“滥竽充数”有的学生批评齐宣王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主张吃大锅饭”。又如“班门弄斧”可逆向思维“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不怕出丑,向行家学习,少走弯路,这是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再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嘴——莫乱吃,管住自己的手——莫乱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出“心灵上实际体会到的一个或几个强烈的印象”(陀斯妥耶夫斯基语)。 
  四、鼓励大胆想象──张开创造的翅膀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作文的创新就是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生的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这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1.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
  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凡卡》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中,学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许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2.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3.大胆假设,虚构幻想
  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根据选材,大胆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往往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成功地写出了《粉笔与钢笔》、《标点符号的争吵》、《五官的对话》等有趣的文章。另外,我也以《二十年后的我》、《我登上了宇宙飞船》《假如我是联合国主席》、《假如穿越时空隧道》、《凡卡来到我班》、《新型电脑》等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象翅膀,写出了许多充满奇思妙想的想像作文来。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