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吕海良 崔福静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中学

【摘要】伴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体育在初中教学当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差异性教学是体育教学当中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差异性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能够提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率,还能因人而异的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发展,因此差异性教学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实践探析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广泛推广,初中生的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学生的价值理念快速健全及发展的时期,加大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经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贯彻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发展兴趣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差异化教学的实质内涵与特征表现
  差异化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间的差异性既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等表现特征,又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准、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差异。老师在进行差异化教学时要把握学生两方面的个性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以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差异化教学理念为主导的教授方式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及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被动关系,双方缺乏对彼此的深入了解,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修正课程设计,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封闭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潜能爱好难以被充分挖掘。
  差异性教学是为发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获得全面发展,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所以老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弹性的设计与调整。在双向互动的教学安排中实现教学相长,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面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在师生互动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初中体育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指促进学生身体机能与心理健康水准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课程训练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鼓励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个性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与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交流关系,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实际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以差异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技能与自身素质进行搭配式分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体育技能。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差异性教学方式中寻找到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学习基础不错的学生引导其发现创造性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以基础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三)注重课外训练,提升体育技能。
  基础的体育技能学习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加大学生对课外练习的学习投入力度,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由于体育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自由自在的学习场地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对体育技能有兴趣的学生发展体育特长,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跨班学习,在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具体的体育课外活动包括传统体育竞技学习及比赛技能学习,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的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学习。小组式的搭配学习方式可以借鉴到体育教学中,小组成员间的互补技能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实现团队目标,凸显学生的优势,在自己游刃有余的优势技能中对学习增强热情与信心。
  (四)改变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
  差异化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阶段的项目成绩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比较,建立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既包括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个人评价,以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密切关注,在评价过程中不要孤立地看重学生的客观成绩,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对于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老师要以鼓励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告之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评价标准更偏向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学习能力强而且基础不错的学生,老师应该提升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以更高的要求自我约束,以更努力的学习状态达到教学要求,评价重点可以偏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技能水准,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安排下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老师深入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双向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建立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式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发展与培养终身锻炼的生活习惯。落实差异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课程模式,在不断的试错中提炼最高效的落实方法,促进终极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