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议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作者】 余秀花
【机构】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笔者从“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适时引导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生方法”;“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进竞争意识,营造选取氛围”六个方面“小议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小议几点措施。
一、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维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本身除了认识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教师每一丝新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位同学,父母离异,给他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整日少言剪语,心情十分郁闷,课堂上听不进,作业不能完成,学习日渐下降。于是,笔者便以慈母般的爱心接近他,关怀他,帮助他,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让他“表现”,并及时表扬,随机赞叹,抓住他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激励,渐渐地,他对老师有了感情,又喜欢上了数学课,成绩也日渐进步。
二、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有的老师编解了新课程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老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对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宜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宜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假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迟钝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训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提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而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润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抓住重要知识进行讲解,让同学介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了训练。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生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学会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的“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此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而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同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要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等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让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等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形四边形=底X高。
六、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时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说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比他们想得更好?”“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
2、练习比赛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须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B组。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吃不消和”“吃不饱”,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
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将答案交给老师,老师按答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许出优胜组。
总之,只要我们不懈地探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小议几点措施。
一、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维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本身除了认识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教师每一丝新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位同学,父母离异,给他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整日少言剪语,心情十分郁闷,课堂上听不进,作业不能完成,学习日渐下降。于是,笔者便以慈母般的爱心接近他,关怀他,帮助他,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让他“表现”,并及时表扬,随机赞叹,抓住他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激励,渐渐地,他对老师有了感情,又喜欢上了数学课,成绩也日渐进步。
二、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有的老师编解了新课程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老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对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宜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宜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假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迟钝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训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提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而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润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抓住重要知识进行讲解,让同学介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了训练。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生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学会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的“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此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而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同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要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等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让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等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形四边形=底X高。
六、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时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说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比他们想得更好?”“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
2、练习比赛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须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B组。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吃不消和”“吃不饱”,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
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将答案交给老师,老师按答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许出优胜组。
总之,只要我们不懈地探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