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化助力语文课堂教学精彩实效
【作者】 郭浩东
【机构】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桃园镇晒书城小学
【摘要】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适当整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困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做到以下几点: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养成;调动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正文】
语文,是传统的基础性学科,作为教师,要做好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教学空间不够宽阔、情感氛围不够浓厚、教学内容不够生动丰富等等。如果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将能很好地突破这些教学困境,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养成
朗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最重要、最常用的阅读手段就是朗读,它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作为一项口头语言艺术,它通过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静止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灵动有声的口头语言。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相关课文描述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继而通过声音来表现这种感悟,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养成。
如教学《草原》这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图促读,以视频促读、以音频促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生活经验也有限,他们难以想像草原到底有多美,那么这段优美的文字也就难以真正到达学生的内心。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旖旎的风光,配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草原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学生用眼观风光,用耳听音乐,用心悟美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爱上了朗读。
二、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的父亲在维护世界和平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今的世界依然硝烟弥漫、动荡不安,但是对于身处和平幸福的中国孩子来说,他们很难想像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怎样的灾难。因此,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战争纪录片,并且定格在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惨场面,让学生深切地去感受。有几个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伤心地流泪了,带着这样悲痛的心情进入课文的学习,就很容易理解了。
再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的“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游人经过这条孔隙的录像。看了这段录像,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
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也很有帮助。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这一课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小杨科的悲惨生活。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是再造想像还是创造想像,对人类掌握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劳动都非常重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它的语言具有概括、含蓄、跳跃等特点,因此在把它通过语译初步弄懂之后,还要根据诗歌原句的提示,调遣自己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积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再造出诗歌的情景,才能真正深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如《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教学,我运用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小径,观赏春天的风光:鲜花朵朵,层层叠叠,蝴蝶翩翩,娇莺恰恰。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了,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含义。
《海底世界》一课中描写海底的声音是极为丰富的,但是孩子们并没有亲身体验过,仅仅凭借这些文字描写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此时我们恰到好处地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听到了“像蜜蜂的嗡嗡”“像小鸟一样的啾啾”“像小狗一样汪汪”……这是多么美妙和一种体验呀!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还能补充出许多声音呢:像小猫一样喵喵、像树叶一样的沙沙、像雨点一样的嗒嗒……
课文《秦兵马俑》中“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走进它们的身边,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为帮助学生感受将士们当年的英武和复杂的神态与内心,仅仅文中的插图是不够的,这时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感受氛围、感悟情感提供便利,这样的资源利用既在文本之中拓展,又向文本之外拓展,丰富了文本空间,也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背景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朗读音频,同时视频出示香炉峰的远景镜头:山峰上白云缭绕,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香炉散发出的缕缕紫烟;接着,出示全景镜头:一条瀑布从峰顶直挂到山下的潭面上;再出示近景镜头:瀑布飞流直下,壮观无比,这样让学生理解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含义。最后,出示从仰视角度摄制的峰顶的瀑布与天相接的画面,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情景自然浮现在学生脑际。这样,通过直观而形象的信息技术手段恰当演示,使学生很容易就领会了全诗的意境。教师循序渐进地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按一定规律观察事物的习惯,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把握信息技术,找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点,在教学中科学、充分地运用,让它成为促进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为语文教与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语文,是传统的基础性学科,作为教师,要做好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教学空间不够宽阔、情感氛围不够浓厚、教学内容不够生动丰富等等。如果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将能很好地突破这些教学困境,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养成
朗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最重要、最常用的阅读手段就是朗读,它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作为一项口头语言艺术,它通过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静止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灵动有声的口头语言。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相关课文描述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继而通过声音来表现这种感悟,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养成。
如教学《草原》这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图促读,以视频促读、以音频促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生活经验也有限,他们难以想像草原到底有多美,那么这段优美的文字也就难以真正到达学生的内心。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旖旎的风光,配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草原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学生用眼观风光,用耳听音乐,用心悟美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爱上了朗读。
二、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的父亲在维护世界和平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今的世界依然硝烟弥漫、动荡不安,但是对于身处和平幸福的中国孩子来说,他们很难想像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怎样的灾难。因此,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战争纪录片,并且定格在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惨场面,让学生深切地去感受。有几个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伤心地流泪了,带着这样悲痛的心情进入课文的学习,就很容易理解了。
再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的“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游人经过这条孔隙的录像。看了这段录像,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
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也很有帮助。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这一课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小杨科的悲惨生活。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是再造想像还是创造想像,对人类掌握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劳动都非常重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它的语言具有概括、含蓄、跳跃等特点,因此在把它通过语译初步弄懂之后,还要根据诗歌原句的提示,调遣自己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积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再造出诗歌的情景,才能真正深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如《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教学,我运用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小径,观赏春天的风光:鲜花朵朵,层层叠叠,蝴蝶翩翩,娇莺恰恰。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了,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含义。
《海底世界》一课中描写海底的声音是极为丰富的,但是孩子们并没有亲身体验过,仅仅凭借这些文字描写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此时我们恰到好处地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听到了“像蜜蜂的嗡嗡”“像小鸟一样的啾啾”“像小狗一样汪汪”……这是多么美妙和一种体验呀!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还能补充出许多声音呢:像小猫一样喵喵、像树叶一样的沙沙、像雨点一样的嗒嗒……
课文《秦兵马俑》中“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走进它们的身边,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为帮助学生感受将士们当年的英武和复杂的神态与内心,仅仅文中的插图是不够的,这时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感受氛围、感悟情感提供便利,这样的资源利用既在文本之中拓展,又向文本之外拓展,丰富了文本空间,也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背景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朗读音频,同时视频出示香炉峰的远景镜头:山峰上白云缭绕,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香炉散发出的缕缕紫烟;接着,出示全景镜头:一条瀑布从峰顶直挂到山下的潭面上;再出示近景镜头:瀑布飞流直下,壮观无比,这样让学生理解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含义。最后,出示从仰视角度摄制的峰顶的瀑布与天相接的画面,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情景自然浮现在学生脑际。这样,通过直观而形象的信息技术手段恰当演示,使学生很容易就领会了全诗的意境。教师循序渐进地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按一定规律观察事物的习惯,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把握信息技术,找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点,在教学中科学、充分地运用,让它成为促进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为语文教与学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