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李自辉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普安县窝沿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最后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从而实现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
【正文】
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内驱力。一旦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生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常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学生刚接触到“反义词”这个新知识时,我没有急于讲解其中的含义,而是做了一个令学生满心欢喜的游戏。我说“把手举高一点”,他们就“把手放矮一点”;我说“向后退一点”,他们就“朝前跃一步”:我说“向左跨一步”,他们就“向右迈一步”。学生兴趣盎然地和老师做完游戏,我最后说出游戏的名称——“说反话”。并让学生再做一次,老师最后总结:游戏中的“高和矮”、“前和后”、“左和右”都是意思相反的词。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二、营造宽松氛围,构建创新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培养发散思维,插上创新翅膀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探索和创新,“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的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但学生能够质疑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要转起来,思维要活起来,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大胆设想,大胆疑问。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要利用和安排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怀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2年04期
[2]杨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乐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年07期
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内驱力。一旦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生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常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学生刚接触到“反义词”这个新知识时,我没有急于讲解其中的含义,而是做了一个令学生满心欢喜的游戏。我说“把手举高一点”,他们就“把手放矮一点”;我说“向后退一点”,他们就“朝前跃一步”:我说“向左跨一步”,他们就“向右迈一步”。学生兴趣盎然地和老师做完游戏,我最后说出游戏的名称——“说反话”。并让学生再做一次,老师最后总结:游戏中的“高和矮”、“前和后”、“左和右”都是意思相反的词。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二、营造宽松氛围,构建创新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培养发散思维,插上创新翅膀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探索和创新,“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的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但学生能够质疑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要转起来,思维要活起来,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大胆设想,大胆疑问。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要利用和安排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怀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2年04期
[2]杨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乐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