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享幸福生活,构建实效科学课堂
【作者】 冉 霞
【机构】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桃园镇晒书城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探索尤为重要。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进行科学知识生活化学习时,能够将科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实地接触到现实世界。在开展生活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主动引发其对科学生活化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科学知识生活化学习。【关键词】新改革;小学科学;生活化;实效性;探究思考
【正文】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科学的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无疑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
一、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依据现实生活的现象引发科学知识的思考。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时,会发现科学知识渗透在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有助于让学生调动现有的生活经验,投入到科学的研究中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将科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遇到相应知识点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进行讲解。若是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科学生活情境,尤其是在科学教材中和生活比较遥远的话题,就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画,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生活化情境营造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在课程讲述一个月之前,教师就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种植绿豆种子,每天晚上7点进行观察,记录好种子发芽的时间规律。学生在亲自种植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种子发芽的过程。在科学知识课堂讲解时,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记录种子发芽实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由于学生已经在真实社会中体验过这个过程,所以他们就会发问:“同时种下的绿豆种子为什么长得大小不一样呢?有的绿豆种子根本没有发芽为什么呀?我觉得我的绿豆种子长得比较慢,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它们发芽更快呢?”这些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效率会非常高。
二、提供生活化科学学习材料
科学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生活化的材料必不可少。在科学教材中有非常多让学生进行科学世界探究的实验,这些实验难度并不高,小学生经过精心准备之后都可以顺利完成。所以,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科学学习材料,有助于他们主动地进行科学实验,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提供的小学科学材料种类形式多样,既包括进行科学实验必需的实物材料,也有让学生进行探究观察的信息材料。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进行实验材料准备时,尽量为学生选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材。例如泡沫塑料、吸管、牛奶瓶、包装箱、汽水瓶、硬币、扣子等都是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使用的材料。合理地应用准备好的生活化材料,有助于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例如在进行“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实验时,实验室都会使用玻璃管和烧瓶设计实验。而教师让学生选择透明的塑料吸管和小玻璃瓶进行实验,既能够节省大量的实验室准备时间,还会让学生发现科学就蕴含在生活现象当中,利用生活材料完全可以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比较少,在进行科学课堂实验时难免会受到限制,所以在使用实验材料探究中,教师尽量让学生选择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材料,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对世界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在社会生活中收集材料,这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步骤,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还会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挖掘科学教材中生活化案例
科学教材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生活化案例,这是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素材。科学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案例。教师要养成生活化教学思维,在讲解每一个知识板块时,尽量能够更多地迁移生活的现象,引发对科学知识的思考,通过生活现象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归纳,反思生活现象,总结科学规律。在实际课堂讲解中,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在丰富想象力的指引之下,他们会经常产生创新的火花,列举生活中的生活案例。教师要采用宽容包纳的态度,认真听取他们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并且帮助他们使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的原理,从而丰富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案例。例如在学习《神奇的机械》时,教材要研究滑轮、杠杆、斜面的应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寻找钳子、斧头、剪子、镊子、螺丝刀等,分别观察这些工具具有哪些效果,列举这些工具在生活工作生产中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试着扭一扭门把手,拉拉窗帘,感受一下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学习《怎样加快溶解》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老师回到家之后,特别想喝冰糖水,但是将冰糖溶解之后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尽快地喝到冰糖水呢?”同学们一听老师的困惑,纷纷强烈地表示要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就联想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家长是如何做的,于是给老师出主意,“我们可以使用热水泡冰糖,这样冰糖就会很快地溶解了。我妈妈一般都是把冰糖拍碎了再用热水冲,这样基本上很快就可以喝水了”,“可以拿根筷子一直搅拌,这样冰糖就会慢慢地溶解”。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引导之下,教师就会发现课程讲解得非常顺利。
四、布置生活化科学探究作业
学习科学知识之后布置科学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提升。为了让科学作业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尽量选择生活化的作业布置,将课堂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案例中,从而享受到学习知识的成功和快乐。选择生活化的科学作业,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动手能力等得到迅速提升,将课内课外、生活社会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学习《奇妙的指纹》之后,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收集家庭亲属的指纹档案,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亲人的指纹全部收集下来,进行对比研究,找到每个指纹的特点,观察是否存在着相同的指纹。学生感觉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都愉快地在课下主动收集家人的指纹。学生甚至愿意在指纹上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研究,每当发现指纹之间的不同时,都会产生惊奇的感觉,尤其是在发现指纹的大小、形状、布局存在一定相似性时,学生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及时地将这些消息反馈给老师。
五、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开展科学生活化教学时,让学生将已经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才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实际问题中,尽量能帮助父母解决遇到的一些难题,从而感受到学习科学的魅力。例如很多学生都有挑食、睡懒觉的不良习惯,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健康生活”这个单元,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律,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而且要严格地按照计划去实行。这样学生就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采用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些科学知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调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噪音污染,并且依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学生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噪音污染来自于孩子大声喧闹、汽车噪音、工厂噪音等。他们给出的合理建议是可以在汽车上装上消声器,在小区中设置安静提示语,栽种隔音树木等。
在科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真地研究生活化科学教学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鼓励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积极主动进行生活化学习。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科学的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无疑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
一、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依据现实生活的现象引发科学知识的思考。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时,会发现科学知识渗透在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有助于让学生调动现有的生活经验,投入到科学的研究中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将科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遇到相应知识点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进行讲解。若是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科学生活情境,尤其是在科学教材中和生活比较遥远的话题,就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画,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生活化情境营造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在课程讲述一个月之前,教师就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种植绿豆种子,每天晚上7点进行观察,记录好种子发芽的时间规律。学生在亲自种植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种子发芽的过程。在科学知识课堂讲解时,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记录种子发芽实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由于学生已经在真实社会中体验过这个过程,所以他们就会发问:“同时种下的绿豆种子为什么长得大小不一样呢?有的绿豆种子根本没有发芽为什么呀?我觉得我的绿豆种子长得比较慢,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它们发芽更快呢?”这些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效率会非常高。
二、提供生活化科学学习材料
科学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生活化的材料必不可少。在科学教材中有非常多让学生进行科学世界探究的实验,这些实验难度并不高,小学生经过精心准备之后都可以顺利完成。所以,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科学学习材料,有助于他们主动地进行科学实验,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提供的小学科学材料种类形式多样,既包括进行科学实验必需的实物材料,也有让学生进行探究观察的信息材料。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进行实验材料准备时,尽量为学生选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材。例如泡沫塑料、吸管、牛奶瓶、包装箱、汽水瓶、硬币、扣子等都是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使用的材料。合理地应用准备好的生活化材料,有助于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例如在进行“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实验时,实验室都会使用玻璃管和烧瓶设计实验。而教师让学生选择透明的塑料吸管和小玻璃瓶进行实验,既能够节省大量的实验室准备时间,还会让学生发现科学就蕴含在生活现象当中,利用生活材料完全可以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比较少,在进行科学课堂实验时难免会受到限制,所以在使用实验材料探究中,教师尽量让学生选择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材料,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对世界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在社会生活中收集材料,这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步骤,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还会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挖掘科学教材中生活化案例
科学教材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生活化案例,这是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素材。科学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案例。教师要养成生活化教学思维,在讲解每一个知识板块时,尽量能够更多地迁移生活的现象,引发对科学知识的思考,通过生活现象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归纳,反思生活现象,总结科学规律。在实际课堂讲解中,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在丰富想象力的指引之下,他们会经常产生创新的火花,列举生活中的生活案例。教师要采用宽容包纳的态度,认真听取他们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并且帮助他们使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的原理,从而丰富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案例。例如在学习《神奇的机械》时,教材要研究滑轮、杠杆、斜面的应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寻找钳子、斧头、剪子、镊子、螺丝刀等,分别观察这些工具具有哪些效果,列举这些工具在生活工作生产中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试着扭一扭门把手,拉拉窗帘,感受一下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学习《怎样加快溶解》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老师回到家之后,特别想喝冰糖水,但是将冰糖溶解之后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尽快地喝到冰糖水呢?”同学们一听老师的困惑,纷纷强烈地表示要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就联想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家长是如何做的,于是给老师出主意,“我们可以使用热水泡冰糖,这样冰糖就会很快地溶解了。我妈妈一般都是把冰糖拍碎了再用热水冲,这样基本上很快就可以喝水了”,“可以拿根筷子一直搅拌,这样冰糖就会慢慢地溶解”。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引导之下,教师就会发现课程讲解得非常顺利。
四、布置生活化科学探究作业
学习科学知识之后布置科学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提升。为了让科学作业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尽量选择生活化的作业布置,将课堂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案例中,从而享受到学习知识的成功和快乐。选择生活化的科学作业,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动手能力等得到迅速提升,将课内课外、生活社会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学习《奇妙的指纹》之后,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收集家庭亲属的指纹档案,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亲人的指纹全部收集下来,进行对比研究,找到每个指纹的特点,观察是否存在着相同的指纹。学生感觉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都愉快地在课下主动收集家人的指纹。学生甚至愿意在指纹上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研究,每当发现指纹之间的不同时,都会产生惊奇的感觉,尤其是在发现指纹的大小、形状、布局存在一定相似性时,学生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及时地将这些消息反馈给老师。
五、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开展科学生活化教学时,让学生将已经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才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实际问题中,尽量能帮助父母解决遇到的一些难题,从而感受到学习科学的魅力。例如很多学生都有挑食、睡懒觉的不良习惯,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健康生活”这个单元,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律,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而且要严格地按照计划去实行。这样学生就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采用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些科学知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调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噪音污染,并且依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学生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噪音污染来自于孩子大声喧闹、汽车噪音、工厂噪音等。他们给出的合理建议是可以在汽车上装上消声器,在小区中设置安静提示语,栽种隔音树木等。
在科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真地研究生活化科学教学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鼓励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积极主动进行生活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