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作者】 宋盈宏
【机构】 贵州省兴义二中
【摘要】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开化学现象的本质。本文就实施探究性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探索。【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实验教学;有效探究
【正文】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的课程。学生究竟能从新课程当中收获多少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应该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方能使新课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多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展开探究。
一、启发学生进行探究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开化学现象的本质。但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实验较少,甚至出现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手段要注意以下三点:
㈠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是进行探究性教学主渠道。?
㈡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㈢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㈠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正如“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主动提问,得先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不管问题多么肤浅粗糙,都不应遭到挖苦、耻笑。教师不该恪守师道尊严,应与学生融洽相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有创意的问题应予以表扬鼓励,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合理的肯定和尊重,对学生有勇气针对教材或教师的问题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注意引导分析。这样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动机,而且能互相引发思考,发现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题的数量会增加,质量不断的提高,问题意识也就得到了强化。
㈡让“一言堂”携起包走路。一言堂就是老师按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忽视或简单否定学生提出的不在老师“圈内”的想法,一味地让学生站在老师划好的“圈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不合老师想法的答案就认为是“异端”,应该一棍子打死。如此时间一长,学生就没了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扼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巧设悬念,创设探究的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索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教师讲的,当学生出现疑惑时,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捕捉疑点。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对实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取之不尽的问题素材,让学生去挖掘和发现实验中问题,并想方设法去解决,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养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㈢营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倘若在某种新的情境中,出现了与人们的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这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如故事引入,故意归谬等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乐学好学的效果。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的课程。学生究竟能从新课程当中收获多少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应该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方能使新课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多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展开探究。
一、启发学生进行探究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开化学现象的本质。但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实验较少,甚至出现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手段要注意以下三点:
㈠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是进行探究性教学主渠道。?
㈡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㈢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㈠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正如“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主动提问,得先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不管问题多么肤浅粗糙,都不应遭到挖苦、耻笑。教师不该恪守师道尊严,应与学生融洽相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有创意的问题应予以表扬鼓励,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合理的肯定和尊重,对学生有勇气针对教材或教师的问题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注意引导分析。这样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动机,而且能互相引发思考,发现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题的数量会增加,质量不断的提高,问题意识也就得到了强化。
㈡让“一言堂”携起包走路。一言堂就是老师按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忽视或简单否定学生提出的不在老师“圈内”的想法,一味地让学生站在老师划好的“圈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不合老师想法的答案就认为是“异端”,应该一棍子打死。如此时间一长,学生就没了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扼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巧设悬念,创设探究的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索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教师讲的,当学生出现疑惑时,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捕捉疑点。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对实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取之不尽的问题素材,让学生去挖掘和发现实验中问题,并想方设法去解决,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养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㈢营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倘若在某种新的情境中,出现了与人们的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这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如故事引入,故意归谬等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乐学好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