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

【作者】 黄训福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正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的目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培养能力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是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一本教科书,而要将之融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而知识却是无止境的,所以,语文学习的课堂应是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必须重新审视传统语文教学法,改变传统观念,全方位优化教学结构,以选择最佳教学法、最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主动,练的扎实、关键、有效。要善于开拓思路,在课本利用上、写作训练过程中,处处从“用”字出发,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们的整个生活当中,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注意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一、关于课本的利用
  高中语文教师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处理课本。讲课本吧,高考内容才仅占十几分,不讲吧,又不知语文课干什么。实际上,各种文体知识及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们在小学和初中早已熟知,如果再按初中那样“按部就班”地依旧方法处理课本,就会形成重复教学,学生自然会上起课来味同嚼蜡,造成“差学生觉得语文最好学,而好学生又觉得语文最难学”的局面。既然初中对三大文体特征已经熟知,对语文基础知识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我们应该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从“用”字出发,让他们用旧知识处理新课文,在处理新课文中提高能力,即为将来能进一步处理好更多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的处理,指导教师要放得开,大胆让学生先独自处理,敢放手让学生沿着你的主导线路走,目的在于达到自己能走路之境。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导线,还要时时观察学生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点拨”。这样,课堂学习与将来社会运用之间,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样就会使课堂变成教师为指导迁移而教,学生为运用而学的语文能力培养集训地,这样才能使课本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坐标系上找到最佳位置。
  二、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也要从“运用”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乃生活之需要,生活乃写作之源泉”,写作并非为应付功课的“闭门造车”。这样,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高考写作题也总有这样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在选材时尽量选取他们能感受到、感受深刻的生活素材。其次,在立意方面,帮助他们学会多角度,更深一层地挖掘生活的含义。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师生的课题研究中,构建教育的互动系统,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促进体系,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他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第一,要实现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即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指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信息交流和成果分享,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相互促进和教育互动。第二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即师生合作学习。布鲁纳认为现代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们指出,教育过程应该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正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之一”,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的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合作,强调学法,重视研究如何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思考空间,更多发表独立见解的余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在这种师生合作中,教师“培养”了学生,学生“促进”了教师,教师双“提高”了学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体裁也是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有的课文主要介绍珍奇动植物。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故事、说明文等。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的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时时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友爱。同时让学生受到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被动地接受,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弘扬,创造性就会应运而生。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把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
  总之,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独创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又要增强教育观念,把自主探索问题的权利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一脚踏着课堂,一脚踏着生活,从生活走向课本,从课本走向生活,注重“运用”,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传承和弘扬,这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向和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