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维汉语教学的研究
【作者】 热依拉·海力力
【机构】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在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学,是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尽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一,出现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时间早晚不同,但从整个历史上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关键词】维吾尔族;汉语;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
【正文】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通过国家与各民族地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又作为我国语言教育重要分支的语言教学门类,却因我国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加之各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很难统筹划一,长期沉寂、步履艰难,仍然只是一种不完善的经验型语言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
本文以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的汉语教学为着眼点,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与学科定性、定位研究,为这一教学构架一个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微观层面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的教学实施提供对策性建议。笔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使更多的人对维吾尔族这样一个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族群的汉语教学发展脉络有所了解,由此拓展到去关注我国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使这一教学能够尽早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更快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汉语,为新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论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是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加以阐述,为研究展开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
一、对维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历史上对维汉语教学发端于中国传统汉语母语教学,与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具有源与流的关系,可以说是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转化。古代对维汉语教学,既没有合理地顾及到维吾尔族这一独特的族群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学习障碍,也没有积极有效地发掘消除其学习障碍的教学途径,但由于当时学习汉语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与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这一照搬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在历史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晚清、民国时期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多,加之当时对维吾尔族实施汉语教学本身的目的是以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因此承袭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凸显,到民国时期更是暴露无疑。
二、对维汉语教学的学科性研究。从第一章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维汉语教学由于从一开始就受传统汉语母语教学的影响,使其对自身学科定性、定位缺失,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其学科的定性、定位进行研究与探讨非常重要。为了找准其学科的定位,在借鉴一些学者对我国语言教学种类划分的基础上,将对维汉语教学定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了对其性质与特点进行研究,将其与我国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不同于外语教学、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以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点;为了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学科建设,在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对维汉语教学构架了一个学科体系,旨在将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对维汉语教学的现状研究。这一研究是在对学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的。在宏观层面,通过对建国后国家到地方所制定的保障这一教学顺利实施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不同时期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的;在中观层面,对建国后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探寻理论层面对这一教学在目的、要求、内容等方面的演变历程,结合国家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为对维汉语教学树立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学观提供理论基础;在微观层面,以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核心因素——学生为主,通过对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目前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
四、对维汉语教学的对策研究。通过对教学主体——维吾尔族学生的问卷调查,挖掘出了目前这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评价为基点,逐一探讨提供对策。对维吾尔族学生的研究,从其学习汉语的动机出发,对其产生汉语学习工具型动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为教师在了解学生动机基础上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对调查中维吾尔族学生反映出的言语要素中“语法”一项难学以及言语技能中“说”的一项难以掌握,建议以国内全新的语言学理论——“字本位”理论为指导进行语法教学,分设语言技能课提高听说能力,以期为其打破学习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献策;通过对学生语言使用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为我们找准延伸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汉语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在对教师的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新疆对维汉语教师队伍现状,结合维吾尔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当今对维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对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使用、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运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对师资培训与教师结构优化进行探讨。在对教材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教师和学生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为今后教材编写在课文内容、练习体系、词语编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在对评价机制的研究中,针对目前对维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以考代评”的现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评价理念,为其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构筑基础。
五、对维汉语教学的前景展望。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维吾尔族自身发展诉求的提高,为使其更好地学习汉语,国家、地方行政教育部门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成功经验,提出加强汉语课程内部建设与其他课程外部联系相结合,对维汉语教学已成为新疆双语教学成功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这本身就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要更加突出双语教育体制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性,在更好地顺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潮流的同时,仍要以其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为基础,在我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整个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通过国家与各民族地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又作为我国语言教育重要分支的语言教学门类,却因我国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加之各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很难统筹划一,长期沉寂、步履艰难,仍然只是一种不完善的经验型语言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
本文以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的汉语教学为着眼点,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与学科定性、定位研究,为这一教学构架一个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微观层面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的教学实施提供对策性建议。笔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使更多的人对维吾尔族这样一个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族群的汉语教学发展脉络有所了解,由此拓展到去关注我国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使这一教学能够尽早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更快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汉语,为新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论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是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加以阐述,为研究展开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
一、对维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历史上对维汉语教学发端于中国传统汉语母语教学,与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具有源与流的关系,可以说是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转化。古代对维汉语教学,既没有合理地顾及到维吾尔族这一独特的族群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学习障碍,也没有积极有效地发掘消除其学习障碍的教学途径,但由于当时学习汉语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与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这一照搬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在历史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晚清、民国时期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多,加之当时对维吾尔族实施汉语教学本身的目的是以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因此承袭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凸显,到民国时期更是暴露无疑。
二、对维汉语教学的学科性研究。从第一章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维汉语教学由于从一开始就受传统汉语母语教学的影响,使其对自身学科定性、定位缺失,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其学科的定性、定位进行研究与探讨非常重要。为了找准其学科的定位,在借鉴一些学者对我国语言教学种类划分的基础上,将对维汉语教学定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了对其性质与特点进行研究,将其与我国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不同于外语教学、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以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点;为了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学科建设,在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对维汉语教学构架了一个学科体系,旨在将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对维汉语教学的现状研究。这一研究是在对学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的。在宏观层面,通过对建国后国家到地方所制定的保障这一教学顺利实施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不同时期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的;在中观层面,对建国后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探寻理论层面对这一教学在目的、要求、内容等方面的演变历程,结合国家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为对维汉语教学树立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学观提供理论基础;在微观层面,以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核心因素——学生为主,通过对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目前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
四、对维汉语教学的对策研究。通过对教学主体——维吾尔族学生的问卷调查,挖掘出了目前这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评价为基点,逐一探讨提供对策。对维吾尔族学生的研究,从其学习汉语的动机出发,对其产生汉语学习工具型动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为教师在了解学生动机基础上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对调查中维吾尔族学生反映出的言语要素中“语法”一项难学以及言语技能中“说”的一项难以掌握,建议以国内全新的语言学理论——“字本位”理论为指导进行语法教学,分设语言技能课提高听说能力,以期为其打破学习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献策;通过对学生语言使用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为我们找准延伸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汉语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在对教师的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新疆对维汉语教师队伍现状,结合维吾尔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当今对维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对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使用、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运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对师资培训与教师结构优化进行探讨。在对教材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教师和学生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为今后教材编写在课文内容、练习体系、词语编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在对评价机制的研究中,针对目前对维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以考代评”的现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评价理念,为其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构筑基础。
五、对维汉语教学的前景展望。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维吾尔族自身发展诉求的提高,为使其更好地学习汉语,国家、地方行政教育部门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成功经验,提出加强汉语课程内部建设与其他课程外部联系相结合,对维汉语教学已成为新疆双语教学成功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这本身就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要更加突出双语教育体制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性,在更好地顺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潮流的同时,仍要以其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为基础,在我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整个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