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想象契机来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 梁传荣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新华小学


【正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能开发智力,拓展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想象契机,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梦幻,以丰富他们的想象性思维。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方面谈几点做法。
  一、品味词语,诱发想象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既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课文中有一些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反映作者的用心良苦,教师更加要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诱发其想象。如《长城》一课,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句子中的“才”字,表示了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抓住“才”这个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场面:另阝时候,我国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开山劈石,把数不清的条石和城砖凿好,把一块就有二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不管严寒酷暑、春去冬来才修筑成这一万三千多里长,高大坚固、闻名于世的长城……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才”这个重点词,让学生想象当时劳动的场面,感悟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懂得了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创造出长城这样的伟大奇迹,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爱我长城的民族自来感和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优化了教育效果。
  二、根据意境,外延想象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时作者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或设置了—些悬念,教师可抓住这些意味深长的空白,根据意境,让学生去进行外延想象。如《草原》一文,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空、草原、草原上的人民,作者从这三方面,不但介绍我话音刚落她就拿起笔迅速低下了头,笔尖指着那些音符一动不动。发现我在看她,她的笔又移动了起来,那笔却根本没碰到纸张上……真想当场揭穿她的谎言,教训一下这个“不会装会”的家伙!但心中一个响亮的声音在说:“不可以!”是的,于情于理都不可以!否则她会在崎岖的小路上越滑越远,在撒谎的迷途中不想回返。想到这里,我轻声地对她说:“你瞧这些小音符又守规矩又可爱,虽然每天一起在音乐大楼里玩,可到了休息时候都回自已家里了。你看这个小‘do’竟然把家安在‘地下室’里。还有小猫咪咪为了捉老鼠方便,把家安在了一层,也就是第一条线上。”我边说边指着她音乐书上的下加一线do和一线血的位置。此时的她一边仔细盯着书上的音符一边点了点头。我拍了拍她的肩说:“别着急,把那些小音符再认认”。说完我便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偷偷走到她身后看她识谱。由于她太认真了,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我发现在其他的乐句中,凡是“do”和“血”她都认写了下来,其他的音名仍旧空着。我悄悄转到讲台前,对全班同学说:“刚才你们识谱时,我发现有人把小音符叫错名字了,现在我送给你们一首歌谣,能帮你们更快的熟悉音乐大楼里的‘小蝌蚪’”。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了起来:熊猫do,笑嘻嘻,下加一线把球踢;小鸭re,嗄嗄吸,下加一间它安家;此时的孩子们都自觉地拿笔在音乐书空白处抄写了起来,他们一边写一边念叨着,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王婷婷。等他们写完了,我说:“光喜欢这首歌谣还不够,要能背下来,用起来,才叫好样的呢!”孩子们赶紧低头检查自己的谱子,我的目光追随着王婷婷,她满脸的喜悦也拿起了笔…¨那一刻,我发现她笑起来其实也挺美的。“天下无不好的儿童,教不好,师之过。”这句伟人的话,现在想来真好。但愿她从此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必须是有目的性、有系统性、有控制性地揭示知识和剖析知识,它是通过语言媒体来完成的,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生动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课中,抓住其中的人物典范,代表各个人物的角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结的!
  三、借助插图,发展想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手段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中不仅利用卡片、挂图和实物模型等,还以多媒体引人课堂。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如:我在《曼谷的小象》一文时,用剪贴画来示范小象拉车的动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一目了然了。课文中的插图一般都是文章重点段内容的再现,都包含着深刻的“道”。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形象,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品质的真善美,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将相和》一课,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学生学习了前面两个故事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细致观察“负荆请罪”这幅插图,结合前两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从“居功自傲”到“负荆请罪”将相如“为国忍让”、“以避为和”的前因后果后,让学生展开想象:①图中廉烦、蔺相如的动作、神态怎样?②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怎样?③他们会说些什么?先学习小组讨论、同桌对话,然后让学生们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借助插图,不仅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将相如胸襟广阔、顾全大局,廉颇勇敢善战,知错就改的品质,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