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 张仁凤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大塘小学


【正文】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要想把这门学科教好,首先是怎样把握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也就是说,既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教学过程,又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还要注重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下面以《鲸》这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讨论交流,体现学生主体
  新课改以来,我改变过去对课文内容是教师多讲、学生多听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大家介绍。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在绘声绘色地读着鲸的“大”,有的勾画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列举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词句,有的用简笔画鲸的进化过程,还有的边读课文边表演鲸睡觉的样子。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表演得很投入,似乎一头活生生的巨鲸就呈现在眼前。根据汇报,我相机点拔和板书,对鲸的进化用课件演示。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抓重难点自主练习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组讨论后,在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概括,比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时,第三至第七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而且这些句子里分别有“种类”“吃”“呼吸”“睡觉”等重点词。在学生读句子后就及时引导,或者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提问鲸,给学生留下印象,抛开书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时,不能模棱两可,而应该做出一些评判,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研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分法理解课文,按顺序介绍了鲸的体形特点、类型、种类和生活习性,在引导学生概括出这四大块内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
  教学时我先找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鲸的生活习性,难点是鲸的进化。结合学生汇报,穿插了以下练习:
  1.须鲸的特点主要是吃,喷出的水柱是___的,又___又___;齿鲸的特点是___,主要吃____喷出的水柱是__的,又___又___
  2.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理由是___。
  3.鲸由哺乳动物变成鱼的样子,主要是因为____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就要改变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于是,鲸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__,后肢__。它的外形像___,但不属于___。由此可知,生物体常常是随着变化而改变它的_和____,否则就会有灭绝的危险。当然,这个进化过程是要经过的时间。
  三、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
  辅简笔画,直观形象,简便省时,生动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鲸》这课时,恰当地运用简笔画吸引了学生。一开始在黑板上画出一头巨鲸,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感知到鲸的样子及形体的大。对个别学生画的鲸的进化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对须鲸和齿鲸喷出的水拄,一个是垂直的,又细又高,一个是倾斜的,又粗又短,而且都状似喷泉,让学生画出来,一目了然,无需多讲。鲸在睡觉时,都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朝外,非常安全,又便于逃窜,我又让学生自已动手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画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四、激发想象,拓宽思维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充满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但并不失去语文的特性。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时,设置了超链接,,对鲸的大、重、长特点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课件里大篇幅不动的文字里添加有动态效果的图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生介绍到鲸的大小时,为了给他们留下一个直观的“大”的印象,我展示了鲸与大象的对比投影片,看到-头大象只有鲸的几十分之一那么大,然后让学生就看到的结果说一句话,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得非常到位。如:“鲸是一头庞然大物”“鲸像一个巨大的潜水挺”“跟鲸一比,大象显得太渺小了!”“我们可以在鲸的背上赛跑。”同样,在学生介绍鲸的呼吸时说:“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齿鲸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我就这句引导学生思考:“鲸呼出的究竟是气还是水柱?”使学生积极动脑、讨论,最终还是自己弄明白了,原来鲸呼出的气压力太大,这股强大的气流迫使周围的水向上涌起,形成了水柱。教学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取到一定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