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图导学,有效提升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作者】 卜利坤
【机构】 河北省赵县第六中学
【摘要】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最重要的载体。优化读图导学的方法很多,教学中若能对图表进行精心研究、巧妙加工加以组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地理;科学读图;提高效益;提升素养
【正文】
地理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和应用地理思维能力的学科,也是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花时间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去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学习图像的兴趣,去充分认识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并进一步去充分认识到地理图像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一、科学引导学生读图
1.引导学生读懂地图符号
地图上的符号不仅用来表示地形和地物的位置、性质,还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学生要熟悉各种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地理事物,才能准确地在图上找出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等。
⑴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三要素是读懂图的基本前提,其中图例和注记是判断地图信息的重要依据,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图例开始读图,并记住常用的图例。
⑵让学生掌握图上的方向信息,判断方法包括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时针法和经纬网判断方法等;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定向法,判断方向的方法在运用时也比较灵活,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梯度的训练。
⑶让学生学会判读等值线图,这是读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等高线地形图:它是把立体的地形地貌投影在平面上,学生既学会看平面图,也要学会从平面的等高线图判断出具体地形地貌的分布状况,在判读中不断地对比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解题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读图
读图要根据各种图的特点,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读懂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自然信息、人文信息分布情况等。在平时的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读图的顺序,对重要信息做到不疏漏,且有序可循:
⑴读图名,了解该图的名称,是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还是地理成因图等,体现的是自然还是人文信息。图名能直观反映出所示区域的主体内容,通过了解地图的不同名称,可以选择不同的读图思路和思考方向。
⑵读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规范语言,从中能找出所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要准确分析地图,要对照图例分类读图,才能做到思维脉络清晰。
⑶看图形,是等值线图、政区图、地理特征图、地理成因图还是模式图等。不同类型的图形有不同的读图方法和分析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图表采取相应的读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⑷看极值,如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时,先看最冷(热)月均温出现的极值、月份,判断该地所属的半球和温度带,再看月降水量大(小)出现的极值、季节,判断该地的降水类型,再结合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就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⑸读图所表达的是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还是表示哪个区域自然人文信息等内容。
最后根据问题分析图表.教师如果在平时读图教学中经常按这样步骤去引导,就会自然地形成学生的良好读图习惯,提高地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读图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问题情况灵活运用。如水系图可以按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山脉分布图可按山脉走向确定读图顺序,也可以按方位依次读图。
二、灵活运用读图导学
1.图像导学,激发兴趣
图像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地图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中运用图像导学,不仅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能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法,发展学生读图、析图等能力。?
图像导学的形式不拘一格,引导灵活多样,如通过案例分析、组织活动等与读图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2.图文结合,启发引导
“无文之图”是死板的图形,是抽象的理论,只有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形象直观,文字变得生动活泼,才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和“以图解图”基本能力和方法,学会运用地理专业语言归纳分析地图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有关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做到图文结合。
“以图释文”是指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图解形式,以展示教材中地理原理的内在联系,这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地理知识重难点;“以文释图”是指将图表中的信息用正确的文字表述出来,即读图分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图解图”是用其他有关的地图信息解释所要探究的地图,教师也可以借助板图进行简炼化加以说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教与学中要应用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结合图表将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加以巩固训练,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问题导学,培养能力
问题导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教师运用地图设计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又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地图里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充分挖掘地图语言所概括的丰富内涵,将传授地理知识技能和培养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起来,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要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中不断训练学生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当学生养成用图解决地理问题的好习惯后,学生必然会自觉使用地图。
总之,读图导学必须灵活运用地图,善于细致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在不断积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样既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地理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和应用地理思维能力的学科,也是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花时间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去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学习图像的兴趣,去充分认识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并进一步去充分认识到地理图像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一、科学引导学生读图
1.引导学生读懂地图符号
地图上的符号不仅用来表示地形和地物的位置、性质,还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学生要熟悉各种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地理事物,才能准确地在图上找出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等。
⑴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三要素是读懂图的基本前提,其中图例和注记是判断地图信息的重要依据,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图例开始读图,并记住常用的图例。
⑵让学生掌握图上的方向信息,判断方法包括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时针法和经纬网判断方法等;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定向法,判断方向的方法在运用时也比较灵活,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梯度的训练。
⑶让学生学会判读等值线图,这是读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等高线地形图:它是把立体的地形地貌投影在平面上,学生既学会看平面图,也要学会从平面的等高线图判断出具体地形地貌的分布状况,在判读中不断地对比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解题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读图
读图要根据各种图的特点,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读懂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自然信息、人文信息分布情况等。在平时的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读图的顺序,对重要信息做到不疏漏,且有序可循:
⑴读图名,了解该图的名称,是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还是地理成因图等,体现的是自然还是人文信息。图名能直观反映出所示区域的主体内容,通过了解地图的不同名称,可以选择不同的读图思路和思考方向。
⑵读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规范语言,从中能找出所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要准确分析地图,要对照图例分类读图,才能做到思维脉络清晰。
⑶看图形,是等值线图、政区图、地理特征图、地理成因图还是模式图等。不同类型的图形有不同的读图方法和分析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图表采取相应的读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⑷看极值,如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时,先看最冷(热)月均温出现的极值、月份,判断该地所属的半球和温度带,再看月降水量大(小)出现的极值、季节,判断该地的降水类型,再结合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就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⑸读图所表达的是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还是表示哪个区域自然人文信息等内容。
最后根据问题分析图表.教师如果在平时读图教学中经常按这样步骤去引导,就会自然地形成学生的良好读图习惯,提高地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读图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问题情况灵活运用。如水系图可以按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山脉分布图可按山脉走向确定读图顺序,也可以按方位依次读图。
二、灵活运用读图导学
1.图像导学,激发兴趣
图像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地图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中运用图像导学,不仅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能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法,发展学生读图、析图等能力。?
图像导学的形式不拘一格,引导灵活多样,如通过案例分析、组织活动等与读图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2.图文结合,启发引导
“无文之图”是死板的图形,是抽象的理论,只有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形象直观,文字变得生动活泼,才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和“以图解图”基本能力和方法,学会运用地理专业语言归纳分析地图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有关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做到图文结合。
“以图释文”是指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图解形式,以展示教材中地理原理的内在联系,这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地理知识重难点;“以文释图”是指将图表中的信息用正确的文字表述出来,即读图分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图解图”是用其他有关的地图信息解释所要探究的地图,教师也可以借助板图进行简炼化加以说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教与学中要应用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结合图表将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加以巩固训练,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问题导学,培养能力
问题导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教师运用地图设计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又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地图里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充分挖掘地图语言所概括的丰富内涵,将传授地理知识技能和培养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起来,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要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中不断训练学生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当学生养成用图解决地理问题的好习惯后,学生必然会自觉使用地图。
总之,读图导学必须灵活运用地图,善于细致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在不断积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样既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