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有效运用探析

【作者】 陈 颖

【机构】 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小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理解起来也具有难度。引入游戏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用心引领;有效渗透;提升素养
【正文】
  长期以来,对于众多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都是一门让人头疼的学科,不仅仅在于数学学科的深奥难懂,更主要在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枯燥和无味,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开始尝试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增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在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我将借鉴专家的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几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简单地说,建构游戏就是指儿童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建构游戏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并提高能力。
  要在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建构游戏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感受和领悟。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一单元《数一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数数,掌握最基本的数字。此时,教师可以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具体地说,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积木建构心中美丽的图形,并尽可能多的使用积木,同时保证图形的完整性与美丽。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不同的图形。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数一数每一种积木的数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学习数学。
  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构造房屋,并努力将其构造的最高。此时,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兴趣不断增高建筑的高度,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在学生娱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各自完成作品的高度,让学生在快乐的建构游戏中完成《比一比》的教学。
  总的来说,在建构游戏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能够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数学、思考数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会逐步提高,也就会形成相应的数学意识。以数学意识作为基础,教师后续的教学任务才会得到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够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建构游戏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的大量的讲解,力求通过详细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主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小学生人生阅历的限制,以及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教师可以在建构游戏中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效率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换言之,教师通过建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是立足于建构知识理论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积木、模型等工具进行建构游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相同长度的材料建构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哪一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并且发现无论如何改变另外两种图形的长和宽其面积都没有正方形大。这种发现让学生感到好奇,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种现象,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推导出相同周长的情况下正方形面积最大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合理利用建构游戏将几何图形的性质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好奇的探索中获得更深刻的感受。
  通过建构游戏,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了小学数学教育,立足于建构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建构了知识并提高了相应的能力。
  三、在建构游戏中验证学生的猜测
  教师可以通过建构游戏验证学生的猜想,在实践中渗透数学教育。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并通过建构游戏的方式印证学生的猜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时,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之中,哪种图形更具有稳定性。”在学生大胆的猜测下,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建构游戏印证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就可以利用相应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搭建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不同的平面几何图形,并不断的给其施加压力。通过自我构建,学生构造出不同的平面几何图形,并且在不断的施压状态下重复这个过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更具有稳定性时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同时也学到了三角形的几何属性。。
  总的来说,建构游戏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建构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获得欢乐的同时渗透一定的数学原理,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杜蕊.依托游戏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2014(10).
  [2]陈芳.有关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一点思考[J].福建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