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城镇寄宿制高中学生开发课余生活的建议
【作者】 张 迪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
【摘要】随着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基于学生安全等综合因素考虑,寄宿制学校不断兴起,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寄宿制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寄宿制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除了节假日外,还有大量的在校课余时间,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利用。课余活动是通过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来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脱离学生求知目标的接受教育,它是基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健康的成长为目标的。陶行知先生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如此看来生活就是教育,那么如何管理、开发、利用好城镇寄宿制高中学生课余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活动,使学生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发展,就成为城镇寄宿制学校质量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寄宿制高中;课余生活;建议
【正文】
课余活动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有观点认为“课外活动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适时安排”,“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源,人的生命以及人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泉源。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有学者认为“所谓的课外活动,是指学校课堂教育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那么在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开展得到底如何?学生和老师是如何对待课外活动的呢?下面就以威宁县第九中学为例,展开论述。
一、城镇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简析
1、大多数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主要以放任型为主。该模式下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都是自发进行的,基本以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为主,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技、艺术等活动内容几乎没有。因此,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体育活动和做作业以外,完全处于无人管理、自由活动状态,老师几乎不参与也不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散漫无序,没有规范与要求,更没有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和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基本延续了以往走读学生在校外的活动状况。
2、?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活动内容主要为课堂补充型活动。为争取升学率,语、数、外、理、化等主课教师经常挤课余活动时间为学生补课,把课余活动基本安排成各种学科知识竞赛以及完成各学科配套练习册等一些重复练习。学生整天埋头于大量题海之中及一个又一个自习课中度过。课余活动偏离了大多数学生发展的生理、心理需求。
3、活动安排简单机械单一。从许多学校对课外活动的安排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活动是针对全班的,丝毫不考虑同学的个性差异,尤其是篮球、足球之类的课外活动,几乎只针对了高个子、男同学,而没有考虑到小个子、女同学。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学校几乎采取的都是让学生在教室上自习的方法,而一旦进入雨水季,这就使得课外活动失去了持续性。
二、制约城镇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因分析
课余活动是对学生课余时间最好的组织形式,对青少年发展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没有考虑地方实际。学校在选择和安排课外活动时没有考虑本校学生情况,过多参考借鉴外地经验或国家政策。导致安排的课外活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单一性。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没有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没有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考虑。
2、思想认识不到位。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对课外活动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存在认识偏差和局限性,而且大多数领导和教师满足于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没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开展课外活动敷衍了事,责任意识单薄,毫无探索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缺乏制度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责任不明,权利义务模糊,怕承担责任,互相推诿,导致课外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另外,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没有纳入考核评价制度,课外活动的评价考核和监督反馈机制缺乏也是课外活动开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三、对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的开发构想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制约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怎样选择课余活动内容、组织活动开展,如何挖掘活动功能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要想改善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的现状,提高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从几个角度入手: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镇寄宿制学校封闭性决定学生活动场地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质量不高,设施不齐全的问题,力争政府、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以我校为例,可供学生课外活动的场地有一个风雨操场、一个足球场、六个篮球场、六个兵乓球台和学生寝室前面的空地,对于一个现有学生人数5000人左右的学校来说,课外活动的场地是十分有限的。解决的办法可先从投资经费不太多、场地要求不太高的项目入手,如排球场地建设可与篮球场公用,乒乓球桌(简易水泥板)添置等,逐步增添改善;积极开发课程内容资源:趣味体育项目、跳牛皮筋、砸沙包等游戏;开发人力资源:组织健身操、身体素质训练、武术、跆拳道等兴趣班,丰富课外活动内容。不应拘泥与传统球类及大众化娱乐。
(二)、发挥城镇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整合可利用的时间,作出有计划的合理性安排。
1、制度保障,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没有相应的管理及监督机制,无法激励城镇寄宿制学校去重视,课余活动也就成了“三不管”区域。学校要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校情的工作思路,并成立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机构,建立工作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转变观念,教师带头。俗语云: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观念是一个重要问题,观念转变了就等于活动成功了一半。教师改变以成绩为唯一,苦教猛学的思路,提高自身特长水平,带头探索并加入课余活动,使之长期扎实有效开展,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3、创设空间,反馈效果。城镇寄宿制学生课余活动应在校内得到一定的反馈交流和激励,如此的活动才会持续深入的发展。通过黑板报、画廊、“文化园地”等进行信息交流展示,营造良好氛围,安排反馈交流课,交流活动感受,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活动更有意义更受欢迎。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学生课余活动参与意愿。城镇寄宿制学校各年级学生之间年龄存在差异,认知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因此,采取同样的形式和内容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这也是导致很多同学不愿或难以参加,为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的,可以通过集体活动、项目活动形式来组织活动。集体活动是针对全体同学,兼顾弱势的同学;项目活动则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展示同学能力和价值的过程,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个性和才智的平台,让所有学生有充分加入活动的机会。
(四)、建立课外活动的“发展化”评价机制。评价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当前课余活动的片面评价已经导致学生被知识笼罩,失去了放松和快乐感,变成了学习成绩和各类辅导的奴隶。因此,要想搞好搞活城镇寄宿制学校的课余活动,就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对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评价机制要体现生活性、发展性、差异性,而且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发展。
(五)、课余活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校牵头——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模式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及培养实践能力的各类社团,这样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活动兴趣和特长,证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成绩和成功的喜悦。
结语
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活动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城镇寄宿制学校的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课余活动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有观点认为“课外活动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适时安排”,“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源,人的生命以及人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泉源。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有学者认为“所谓的课外活动,是指学校课堂教育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那么在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开展得到底如何?学生和老师是如何对待课外活动的呢?下面就以威宁县第九中学为例,展开论述。
一、城镇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简析
1、大多数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主要以放任型为主。该模式下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都是自发进行的,基本以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为主,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技、艺术等活动内容几乎没有。因此,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体育活动和做作业以外,完全处于无人管理、自由活动状态,老师几乎不参与也不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散漫无序,没有规范与要求,更没有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和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基本延续了以往走读学生在校外的活动状况。
2、?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活动内容主要为课堂补充型活动。为争取升学率,语、数、外、理、化等主课教师经常挤课余活动时间为学生补课,把课余活动基本安排成各种学科知识竞赛以及完成各学科配套练习册等一些重复练习。学生整天埋头于大量题海之中及一个又一个自习课中度过。课余活动偏离了大多数学生发展的生理、心理需求。
3、活动安排简单机械单一。从许多学校对课外活动的安排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活动是针对全班的,丝毫不考虑同学的个性差异,尤其是篮球、足球之类的课外活动,几乎只针对了高个子、男同学,而没有考虑到小个子、女同学。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学校几乎采取的都是让学生在教室上自习的方法,而一旦进入雨水季,这就使得课外活动失去了持续性。
二、制约城镇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因分析
课余活动是对学生课余时间最好的组织形式,对青少年发展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没有考虑地方实际。学校在选择和安排课外活动时没有考虑本校学生情况,过多参考借鉴外地经验或国家政策。导致安排的课外活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单一性。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没有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没有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考虑。
2、思想认识不到位。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对课外活动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存在认识偏差和局限性,而且大多数领导和教师满足于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没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开展课外活动敷衍了事,责任意识单薄,毫无探索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缺乏制度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责任不明,权利义务模糊,怕承担责任,互相推诿,导致课外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另外,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没有纳入考核评价制度,课外活动的评价考核和监督反馈机制缺乏也是课外活动开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三、对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的开发构想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制约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怎样选择课余活动内容、组织活动开展,如何挖掘活动功能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要想改善城镇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的现状,提高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从几个角度入手: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镇寄宿制学校封闭性决定学生活动场地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质量不高,设施不齐全的问题,力争政府、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以我校为例,可供学生课外活动的场地有一个风雨操场、一个足球场、六个篮球场、六个兵乓球台和学生寝室前面的空地,对于一个现有学生人数5000人左右的学校来说,课外活动的场地是十分有限的。解决的办法可先从投资经费不太多、场地要求不太高的项目入手,如排球场地建设可与篮球场公用,乒乓球桌(简易水泥板)添置等,逐步增添改善;积极开发课程内容资源:趣味体育项目、跳牛皮筋、砸沙包等游戏;开发人力资源:组织健身操、身体素质训练、武术、跆拳道等兴趣班,丰富课外活动内容。不应拘泥与传统球类及大众化娱乐。
(二)、发挥城镇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整合可利用的时间,作出有计划的合理性安排。
1、制度保障,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没有相应的管理及监督机制,无法激励城镇寄宿制学校去重视,课余活动也就成了“三不管”区域。学校要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校情的工作思路,并成立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机构,建立工作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转变观念,教师带头。俗语云: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观念是一个重要问题,观念转变了就等于活动成功了一半。教师改变以成绩为唯一,苦教猛学的思路,提高自身特长水平,带头探索并加入课余活动,使之长期扎实有效开展,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3、创设空间,反馈效果。城镇寄宿制学生课余活动应在校内得到一定的反馈交流和激励,如此的活动才会持续深入的发展。通过黑板报、画廊、“文化园地”等进行信息交流展示,营造良好氛围,安排反馈交流课,交流活动感受,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活动更有意义更受欢迎。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学生课余活动参与意愿。城镇寄宿制学校各年级学生之间年龄存在差异,认知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因此,采取同样的形式和内容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这也是导致很多同学不愿或难以参加,为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的,可以通过集体活动、项目活动形式来组织活动。集体活动是针对全体同学,兼顾弱势的同学;项目活动则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展示同学能力和价值的过程,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个性和才智的平台,让所有学生有充分加入活动的机会。
(四)、建立课外活动的“发展化”评价机制。评价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当前课余活动的片面评价已经导致学生被知识笼罩,失去了放松和快乐感,变成了学习成绩和各类辅导的奴隶。因此,要想搞好搞活城镇寄宿制学校的课余活动,就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对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评价机制要体现生活性、发展性、差异性,而且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发展。
(五)、课余活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校牵头——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模式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及培养实践能力的各类社团,这样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活动兴趣和特长,证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成绩和成功的喜悦。
结语
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活动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城镇寄宿制学校的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