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运用“五味”教学手段,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作者】 孙云金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七中学
【摘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充满“品德”味、“兴趣”味、“生活”味、“人情”味、“实践”味的“五味俱全”的思想品德课堂,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有滋有味,以其独特的味道来吸引学生。【关键词】教学手段;思想品德;活力
【正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思品课的德育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思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开拓教育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努力让思品课变得有滋有味,以其独特的味道来吸引学生。
一、目标确定重视“品德”味
“品德味”强调的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思品课立足于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人更本质的东西,是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和落脚点。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应试这一目的出发,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上“敬人者 ,人恒敬之”一课时提问:谁是你崇拜的偶像?说说你的理由。学生1:我崇拜周杰伦。(下面一片应和的声音)师:为什么?学生1:理由太多了,他的歌唱得好,有才,还非常酷。师:还有谁是你们崇拜的偶像?刘翔?杨利伟?学生2:我崇拜的偶像是希特勒。师(有些不自在):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2:希特勒很有政治抱负,而且有军事才能。学生3:我赞同。希特勒从小家庭贫困,他一直不断地奋斗才有后来的成就。师:……谁再来谈谈你的偶像。
案例中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偏差拿不准是否该处理,对学生思想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引领,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需要通过体验来感悟和内化,从而进行道德认知和践行的。作为思品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从而走好人生之路。
二、课堂设计要有“兴趣”味
现有的思品教材在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教材变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改变,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消失。教师如何使学生对思品课从“苦学、厌学”中脱离出来而变得“乐学、善学”呢?
在上“学会与人合作”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组织四个活动小组进行比赛,每组5位学生,在一个小口瓶内放入5个小球,看哪组最快拉出。游戏的设计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赢得比赛,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比赛体验这种直观的感受,转自[教育论文]www.ydcbw.com更好地理解了怎样与人有效合作。笔者也曾对初三年级一百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具有幽默感的老师。的确,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对有趣的情景记忆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会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有效。
三、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理念。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空间。
四、教学过程充满“人情”味
教育的本质在育人。教师应饱含深情、富于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达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必须是学生能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观点的课堂。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也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有人情味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充分投入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五、课堂延伸增加“实践”味
实践性是思品课程的一个特征。现有课程的设计和编排上,在每一课之后都设计了课外实践活动栏目,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建议、活动方案等。课外实践活动的功能在于通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扩展和延伸教材,以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教育和影响学生,增强德育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块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教师只是布置一下,没有检查和落实;有的教师干脆不上,没有作为教学任务纳入教学范畴。主要原因就是考试中不会考,不考就不教,就不学。但是我们知道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渴望去了解,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了解当今社会生活实际。而在思品课程中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这一栏目,把社会作为思品课教学的大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受启迪,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要在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考评中从单一的个体评价向团队协作评价转变,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考虑到校外活动的特殊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将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机整合,努力把学生从“学校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思品课的德育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思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开拓教育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努力让思品课变得有滋有味,以其独特的味道来吸引学生。
一、目标确定重视“品德”味
“品德味”强调的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思品课立足于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人更本质的东西,是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和落脚点。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应试这一目的出发,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上“敬人者 ,人恒敬之”一课时提问:谁是你崇拜的偶像?说说你的理由。学生1:我崇拜周杰伦。(下面一片应和的声音)师:为什么?学生1:理由太多了,他的歌唱得好,有才,还非常酷。师:还有谁是你们崇拜的偶像?刘翔?杨利伟?学生2:我崇拜的偶像是希特勒。师(有些不自在):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2:希特勒很有政治抱负,而且有军事才能。学生3:我赞同。希特勒从小家庭贫困,他一直不断地奋斗才有后来的成就。师:……谁再来谈谈你的偶像。
案例中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偏差拿不准是否该处理,对学生思想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引领,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需要通过体验来感悟和内化,从而进行道德认知和践行的。作为思品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从而走好人生之路。
二、课堂设计要有“兴趣”味
现有的思品教材在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教材变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改变,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消失。教师如何使学生对思品课从“苦学、厌学”中脱离出来而变得“乐学、善学”呢?
在上“学会与人合作”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组织四个活动小组进行比赛,每组5位学生,在一个小口瓶内放入5个小球,看哪组最快拉出。游戏的设计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赢得比赛,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比赛体验这种直观的感受,转自[教育论文]www.ydcbw.com更好地理解了怎样与人有效合作。笔者也曾对初三年级一百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具有幽默感的老师。的确,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对有趣的情景记忆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会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有效。
三、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理念。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空间。
四、教学过程充满“人情”味
教育的本质在育人。教师应饱含深情、富于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达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必须是学生能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观点的课堂。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也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有人情味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充分投入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五、课堂延伸增加“实践”味
实践性是思品课程的一个特征。现有课程的设计和编排上,在每一课之后都设计了课外实践活动栏目,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建议、活动方案等。课外实践活动的功能在于通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扩展和延伸教材,以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教育和影响学生,增强德育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块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教师只是布置一下,没有检查和落实;有的教师干脆不上,没有作为教学任务纳入教学范畴。主要原因就是考试中不会考,不考就不教,就不学。但是我们知道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渴望去了解,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了解当今社会生活实际。而在思品课程中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这一栏目,把社会作为思品课教学的大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受启迪,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要在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考评中从单一的个体评价向团队协作评价转变,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考虑到校外活动的特殊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将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机整合,努力把学生从“学校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