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 胡雪慧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高级中学

【摘要】德育渗透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政治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过程举例说明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行之有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途径
【正文】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奠定的关键阶段,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因此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把德育寓于教学中。那么如何才能把德育渗透到高中的政治教学实践中呢?
  一、挖掘教材,理论和时代实际紧密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同时,新教材和时代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源。高中政治教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把教材的内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如在高二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中,我以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为例,讲述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美好时光奉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讲述她和同伴们历经艰辛、辛勤研究才有了青蒿素这种抗生素的出世;讲述她和同伴们经过190次失败,才最终获得成功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些值得学生去佩服的事例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讲授课程内容这一单一的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表演、知识竞赛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共鸣。同时,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适时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如高一《经济常识》第五课讲述“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整堂课至始至终贯穿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阿傍打工记;并且我将整个故事分成四个场景:第一回,傍老一族;第二回,艰难求职;第三回,频频受欺;第四回,结局。先给学生介绍目前普遍存在的啃老族现象,提出设问:你们如何看待傍老一族?后面设问:阿傍该不该去就业,他为什么要去就业?引出就业的意义。阿傍决心就业,可是他遭遇重重苦难。引出设问:他为什么这么难就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做铺垫。结局阿傍未按时领取到工资,设问阿傍能采取绑架老板妻子的做法吗,显然,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一堂课用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既增强了政治课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又坚持育智不忘育德,将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寓教于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比如,我们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一种方法。如在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中,当讲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时, 我组织学生到和静县的东归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带他们了解东归历史,感悟东归精神的精髓,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了不少,很多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后,在周记里面表示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明显感觉他们的目标明确了不少。
  四、政治课与时事紧密联接,以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升华
  时政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德育的焦点。它新颖、快捷,最扣学生的眼球和心弦,教师切莫错失教育良机。如高一《政治常识》第八课讲述“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这一知识点时,可在导入时播放成龙的歌曲《国家》,学生情不自禁地跟唱“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当讲到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时,理论联系时政:日本侵犯我钓鱼岛主权,对此用主权原理分析我国采取的严正立场?同时运用对比激情法,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丧失部分主权;今天的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提高,我国有实力坚定地维护主权。学生情感升华,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换来和平统一,才能维护好国家主权。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决不能用空洞的理论进行说教。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知识性和思维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勇于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协论坛》浅议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曹桂菊
  [2]网站:读书人。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王志平
  [3]赫德元 周谦 编译《教育科学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