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作者】 陈 明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校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愿景。【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学科;效率
【正文】
如何采用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让语文的阅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成绩呢?我采取了“读品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点效果,现将一些初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把握时代脉搏,定位教师角色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利用互动潜力,开发个性阅读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的目的。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有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打造高效快乐课堂,品味阅读乐趣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按照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实施品、读、悟三步曲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2)知道写出了什么??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炼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尝试“读”“品”“悟”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字词分析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高效目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其蕤.课堂教学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刘锡庆.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艺术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如何采用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让语文的阅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成绩呢?我采取了“读品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点效果,现将一些初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把握时代脉搏,定位教师角色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利用互动潜力,开发个性阅读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的目的。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有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打造高效快乐课堂,品味阅读乐趣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按照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实施品、读、悟三步曲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2)知道写出了什么??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炼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尝试“读”“品”“悟”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字词分析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高效目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其蕤.课堂教学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刘锡庆.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艺术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