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教学
【作者】 段铁石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学校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教学价值的探讨一直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探讨的焦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从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探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找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具有实践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情景、结合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等加强实践性教学途径,以达到提升思想品德教学价值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
【正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行、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带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比教师在课堂上洋洋洒地说教、父母在家中一再强调要实在、动人得多,也有效得多。
一、找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常说思想品德课具有“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追求。“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引导学生积极实践,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学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
1.要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联系当今世界经济、
政治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经验,特别要联系本地区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较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这个知识点的目的,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2.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转变学生的思想。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由于多停留于表象,看法比较片面肤浅,因此常常会疑虑重重,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疑虑。
3.从学生的日常言行开始,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力求真善美,力戒虚假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表演出面对各种场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创设具有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情景
“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在思想品德教学,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体验,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1.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2.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己有的形象联系起来,感受自己的生活,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三.敢于偿试探究式活动教学
就拿活动教学为例,设计活动时,坚持立足教材,主重发挥主体作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以人民版八年级上、第六课、第三框《我们的交往很正常》探究式教学实践,可以设计以下:
活动一:智慧碰撞。跟据回答上述问题观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两组:
分成正方和反方辩论:
正方观点:男女交往有很多益处,男女生应该正常交往。
反方观点:男女生交往有害无益,男女生不应该交往。
活动二:接龙游戏。针对:“男女生交往时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怎么办?”分小组进行接龙游戏
活动三:尽言献策。
针对男女生如何正常往?这问题进行抢答,老师和思品课代表三人为评委,全票通过为有价值的方法,直到选出六种有价值的方法为止。让学生在活动中竞争、合作、交流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四、延伸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利用好研究性学习平台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学校的时间及教室,而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教学给了一些活动的建议,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善于将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好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某一些问题的探究,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可以根据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生成性的品德养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拓宽学生生活的视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社会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从社会实践中了解了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学习的延伸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这个问题上还需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多实践和总结。
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行、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带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比教师在课堂上洋洋洒地说教、父母在家中一再强调要实在、动人得多,也有效得多。
一、找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常说思想品德课具有“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追求。“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引导学生积极实践,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学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
1.要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联系当今世界经济、
政治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经验,特别要联系本地区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较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这个知识点的目的,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2.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转变学生的思想。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由于多停留于表象,看法比较片面肤浅,因此常常会疑虑重重,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疑虑。
3.从学生的日常言行开始,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力求真善美,力戒虚假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表演出面对各种场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创设具有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情景
“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在思想品德教学,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体验,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1.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2.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己有的形象联系起来,感受自己的生活,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三.敢于偿试探究式活动教学
就拿活动教学为例,设计活动时,坚持立足教材,主重发挥主体作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以人民版八年级上、第六课、第三框《我们的交往很正常》探究式教学实践,可以设计以下:
活动一:智慧碰撞。跟据回答上述问题观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两组:
分成正方和反方辩论:
正方观点:男女交往有很多益处,男女生应该正常交往。
反方观点:男女生交往有害无益,男女生不应该交往。
活动二:接龙游戏。针对:“男女生交往时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怎么办?”分小组进行接龙游戏
活动三:尽言献策。
针对男女生如何正常往?这问题进行抢答,老师和思品课代表三人为评委,全票通过为有价值的方法,直到选出六种有价值的方法为止。让学生在活动中竞争、合作、交流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四、延伸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利用好研究性学习平台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学校的时间及教室,而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教学给了一些活动的建议,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善于将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好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某一些问题的探究,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可以根据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生成性的品德养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拓宽学生生活的视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社会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从社会实践中了解了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学习的延伸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这个问题上还需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多实践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