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处理高中物理极值问题的常见方法

【作者】 邓洪秋

【机构】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中学

【摘要】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常见,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也是层出不穷。高考物理极值问题范围广、习题多,高考又经常考查,而学生求极值,方法较少,所以教师应该在高考专题复习中应提供多种求解极值的方法。本文就求解物理极值问题从数学方法角度思考,总结七种求解物理极值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常见方法
【正文】
  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常见,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是层出不穷。因为极值问题范围广、习题多,高考又经常考查,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另外很多高中学生数、理结合能力差,求物理极值方法较少,教师应该在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中提供多种求极值的方法。本文总结七种求解物理极值问题的方法举例说明。
  1、利用顶点坐标法求极值
  对于典型的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
  若a>0,则当x=-■时,y有极小值,为ymin=■;
  若a<0,则当x=-■时,y有极大值,为ymax =■;
  2、利用一元二次函数判别式求极值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用判别式法
  利用Δ=b2-4ac≥0。(式中含y)
  若y≥A,则ymin=A。
  若y≤A,则ymax=A。
  3、利用配方法求极值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函数解析式经配方可变为y=(x-A)2+常数:(1)当x=A时,常数为极小值;或者函数解析式经配方可变为y = -( x-A )2+常数。(2)当x=A时,常数为极大值。
  4、利用均值定理法求极值
  均值定理可表述为■≥■,式中a、b可以是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多项式。
  当a=b时,  (a+b)min=2■ 。
  当a=b时,  (ab) max=(■)2。
  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ε=12V,内阻r=0.5Ω,外电阻R1=2Ω,R2=3Ω,滑动变阻器R3=5Ω。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什么位置,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设aP间电阻为x,外电路总电阻为R. 则:
  R=■
   =■
   =■












  先求出外电阻的最大值Rmax再求出伏特计示数的最大值Umax。本题的关键是求Rmax,下面用四种方法求解Rmax。
  [方法一] 用顶点坐标法求解
  抛物线方程可表示为y=ax2+bx+c。
  考虑R=■=■,
  设y=-x2+6x+16,
  当x=-■= —■=3时,Rmax(3)=■ =2.5Ω。
  [方法二] 用配方法求解
  考虑R=■  =■=■。
  即x=3Ω时,Rmax=■Ω。
  [方法三] 用判别式法求解
  考虑R= ■ ,则有-x2+6x+16-10R=0,
  Δ=b2-4ac=36-4×(-1)×(16-10R)>0,即:100-40R≥0,
  R≤2.5Ω,即Rmax=2.5Ω。
  [方法四] 用均值定理法求解
  考虑R=■,设a=2+x;b=8-x。
  当a=b时,即2+x=8-x,
  即x=3Ω时,Rmax(3)= ■ =2.5Ω。
  也可以用上面公式(ab)max=[■]2=25,
   Rmax=■==■=2.5Ω。
  以上用四种方法求出Rmax=2.5Ω,下边求伏特计的最大读数。
  Imin=■ =■A=4A。Umax=ε- Iminr=12-40.5V=10V。即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R3的中点2.5Ω处,电压表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0伏。
  例2:如图2所示。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半圆部分的半径为R,在水平轨道上停着一个质量为M=0.99kg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V0=400m/s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中,然后一起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水平抛出,试分析:当圆半径R多大时,平抛的水平位移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解析]:子弹与木块发生碰撞的过程,动量守恒,设共同速度为V1,则:
  mV0=(m+M)V1,
  所以:V1=■V0=■×400m/s=4m/s
  设在轨道最高点平抛时物块的速度为V2,由于轨道光滑,故机械能守恒:
  ■(M+m)v12=2(m+M)gR+■(m+M)V22
  所以:V2=■
  =■=■=■
  则平抛后的位移可以表示为:
  X =V2t =V2×■=■
  =4■。
  因为a=-1<0,所以水平位移X应该存在最大值。当R=-■=-■=0.2m时,
  Xmax=0.8m
  例3:在一平直较窄的公路上,一辆汽车正以2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试分析两车不相撞的条件。
  [解析]:要使二者不相撞,则二者在任一时间内的位移关系应满足
  V0t-  ■at2<Vt+S (式中S为汽车刹车时与自行车间距)
  代入数据整理得:3t2-18t+S>0,
  显然,当满足△=b2-4ac0,
  即△=182-4×3S≥0得:S≤27m,Smin=27m。当汽车刹车时与自行车间距为27m时是汽车与自行车不相撞的条件。
  5、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如果所求物理量表达式中含有三角函数,可利用三角函数的极值求解。若所求物理量表达式可化为“y=Asinαcosα”的形式,则y=■Asin2α,在α=450时,y有极值■。
  对于复杂的三角函数,例如y=asinθ+bcosθ,要求极值时先需要把不同名的三角函数sinθ和cosθ,变成同名的三角函数,比如sin(θ+ф) 。这个工作叫做“化一”。首先应作辅助角如所示。
  考虑asinθ+bcosθ=■ (■sinθ+■cosθ)
  = ■ (cosфsinθ+sinфcosθ)
  =■ sin(θ+ф)
  其最大值为。




  例4:如图5所示。一辆四分之一圆弧小车停在不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开始由车顶无摩擦滑下,且小车始终保持静止状态,试分析:当小球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设圆弧半径为R,当小球运动到重力mg与半径夹角为θ时,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mV2=mgRcosθ
  FN-mgcosθ=m■
  解得小球对小车的压力为:N=3mgcosθ,其水平分量为:Nx=3mgsinθcosθ=■mgsin2θ







  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小车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f= Nx=■mgsin2θ
  可以看出:当sin2θ=1,即θ=450时,地面对小车的静摩擦力最大,其值为:fmax=■mg。
  例5: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力F牵引而在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求力F最小时的牵引角θ。(F的方向是随θ变化的。)







  [解析]:因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Fcosθ-f=0     ①
  f=μN=μ(mg-Fsinθ)    ②
  ②代人①得:Fcosθ-μmg+μFsinθ=0
  即:F=■ 。分母为两项不同名的三角函数,需要转化成同名的三角函数,也就是需要“化一”。由前面的“化一”结论得:a sinθ+b cosθ=■sin(θ+ф)
  考虑本题分母:μsinθ+cosθ与a sinθ+b cosθ用比较法,得:a=μ;b=1。
  于是tgф=■=■,则ф=arc tg■。所以,μsinθ+cosθ=■sin(θ+arc tg■)。
  要使F最小,则分母μsinθ+cosθ需最大,因此,θ+arc tg■=■。
  所以有:θ=■-arc tg■=■-arc ctgμ=arc tgμ。
  即:θ=arc tgμ时,F最小。
  作为教师,运用“求导数”对本题验算非常简便。F=■。考虑■,则有μcosθ-sinθ=0则θ=arc tgμ,即当F最小时,牵引角θ=arc tgμ。
  6、用图象法求极值
  通过分析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找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出其图象,由图象可求得极值。
  例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由静止出发,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m/s2,4s后改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10s后改为匀速直线运动,求乙追上甲之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
  分析:运用物理规律和图形相结合求极值.是常用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由题意可知,4s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甲=a甲t甲=44 m/s=16m/s。  
  乙10s后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乙=a乙t乙=210 m/s=20m/s。










  可画出v—t如上图7所示。图线在A(8,16)点相交,这表明在t=8秒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因此.在t=8秒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大。此时两图线所围观积之差,就是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即S max=■×4×16 + 4×16 —■× 8×16=32(m)。  
  用分析法求极值在物理计算中较常见。经过对物理状态或过程分析后求极值,不一定要用繁难的数学,关键是确定临界状态和过程的最值。
  7、用分析法求极值
  分析物理过程,根据物理规律确定临界条件求解极值。
  例7:如图8所示,用力F推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外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θ最小为多大时,无论外力F多么大均不能使物体前进?







  [解析]: 如图8所示,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和外力F四个共点力作用,物体静止不动时受力平衡,必满足:
  FN=Mg+fsinθ…①
  Fcosθ≤f…②
  F=μFN…③
  由①②③式得:Fcosθ≤μ(Mg+Fsin θ).
  化简得:F(cos θ-μsin θ)≤μMg
  因为无论F多大,上式均成立,则当F→∞时,不等式也成立,此时θ取最小值θ0,因此,最小角满足方程cosθ0-μsinθ0=0,则tan θ=■.
  例8:如图9所示。AB、CD是两条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条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是θ,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部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在导轨的AC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质量为m,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已知ab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求ab棒的最大速度。







  [解析]:采用分析法要注意抓三个环节,即分析物理过程;确定极值状态;运用物理规律求解。金属棒ab横截面受力如上图9所示。
  在下滑过程中,ab受重力mg,支持力FN=mgcosθ,摩擦力f=μmgcosθ,安培力F安=■。沿导轨平面有:
  mgsinθ-μmgcosθ-■=ma     ①
  ab由静止加速下滑会导致:速度V增大,安培力F安增大,合外力F减小,加速度a减小。
  当a=0时,ab速度到达最大,即:V=Vmax所以①式变为
  mgsinθ—μmgcosθ—■=0    ②
  ②解式得:Vmax=■。
  综上所述,求解极值习题常用的方法列举了七种、即均值定理法、顶点坐标法、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中“化一”法、图解法、分析法。针对有些习题所给的条件的“有界性”,运用求极值的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求出的极值不能“出界”,要注意定义域和值域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