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 娄 丹

【机构】 浙江省温岭市城西小学

【摘要】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立足于品德教学及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加强目标意识,精心创设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以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品德课最佳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德教育;有效性
【正文】
  小学品德课程是将各种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教育课程。目前,小学品德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受到影响。因此,切实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调查实践,引发情感萌动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要进行调查实践的活动。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并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积累相关的素材。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他的情感也自始自终处于高涨的状态。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无拘无束的,学生乐意去做,去实践,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教学流程。调查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情感酝酿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感而发。
  例如《助人为乐》
  为了通过教学达成“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关心身边有困难的人,乐于帮助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安排的课前活动既丰富学生的感知,更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奠定基础。
  “我有一双慧眼”——课前安排发现活动,让学生在大街上走一遭,看看有多少个需要帮助的人进入了自己的视线?有多少人在你的视线里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我是小小侦探家”——布置调查内容: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访问等实地体验手段,调查“残疾人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
  具体问题为:(1)在哪些事情上他们遇到的困难较大?他们对社会和他人有什么需求?等等类似的问题。
  (2)到公共汽车上和商店、公园、医院、电影院、超市等地方发现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了解社会和各个部门为残疾人做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的爱心给他们带去了什么?
  二、寻找切口,贴近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做有德性的人。谁的生活,当然是学习者自己的生活,我们应当承认儿童所在生活世界是用他们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只有符合年龄特征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共鸣。在上《你帮我我帮你》一课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从认识一个健康活泼的学生开始,逐渐转变话锋,进而说出这位患白血病的孩子遭受病魔困忧的事实。然后再响起欢快的音乐,展示社会上的各界人士奔走捐款的情景。
  三、将品德教学融入到活动中,实现有效的综合教育
  品德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组织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不是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品德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在《我爱秋天》的课堂活动中,我设计了走进秋天这个活动。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我从落叶、粮食、水果、秋花等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期望把秋天整个搬进我们的课堂。于是,教室的地上有落叶;柜上有水果;桌上有鲜花,整个教室可以说是五彩斑斓。当教室的门一打开,学生就被这些活动材料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有的玩树叶,有的挑水果,有的捡稻穗,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整个课堂就出现了难以调控的状态,这些原本想让孩子们分类了解秋天特点的活动材料,成了分散学习注意力的罪魁祸首。如果在活动中有层次地呈现这些材料,不仅能锁定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更能为孩子们感悟秋天的美好服务,通过把品德教学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相互渗透融入促进,实现有效的综合教育。
  四、开放的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加强学生对道德认识的体验,必须活化教学组织形式,在空间或时间上都应有一定的突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中身临其境,感知、实践,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讨论;可组织学生到真实的情境现场进行教学,例如《学传统 讲礼貌》一课,在学习完课文后,可创设一系列情境“放学路上,你不小心撞了别人;在楼梯上,你遇见了正捧着本子准备去上课的老师;回家后,你想出去玩,可爷爷奶奶不允许,还唠叨个没完。”这时,你该怎么办?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些原本应口头回答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表演,立刻生动地展现在了全班学生的面前,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应用实践活动分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和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两种形式。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研究,确定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主要是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而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应大力开展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如低年级老师常平鱼老师上的研讨课《早早起,上学去》,在自主参与,探究新知环节中,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活动。在作业设计环节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作息制度,编唱交通安全儿歌。中年级马晋强老师上的《我学会了》,在学生学习了新课后,能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收获,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有的说我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我学会了怎样去帮助同学等等,将品德教学扩展到生活中。,能在新课后深化探究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和有效性。
  总之,让品德教学走进生活和社会,努力实现品德课程的开放性,注重品德教学的实践性,将品德教学融入到活动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涤荡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丽琴;李政;;课堂教学质量较差教师相关特征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徐玲玲;“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浅议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柳谦;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