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验学习乐趣 享受教育幸福——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记

【作者】 杜观海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正文】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确立“体验学习乐趣,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按照“科研兴校,特色办学”的思路,不断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进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课题引领,综合实践,展特色学校风采。
  创新课程理念——内化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必须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是开放的,我们的教师是开放的,我们的学生也是开放的,需要建构一种新的开放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一是德育、智育、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人人都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三是“突出主体、联系生活、回归生活”。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特色、教师的成长、学生的素质。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出我们的行动口号:为课程体系添彩、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奠基。 
  精心培育教师——强化综合实践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将最终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走向。在实施之初,我们就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于永军教授来校作辅导讲座。同时,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讨机制,每两周一次,定时间、定主题就实施中的困惑进行交流、探讨。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论坛》,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大家谈》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全体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弥补学科课程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缺陷,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终身发展能力,让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创建课程特色——优化综合实践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倡导以农村生活为基点,以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作为资源挖掘的基本元素。围绕四个方面——人与自然:亲近自然,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与文化:感受人文,领略地方的传统文化;人与社会:走进社区、田野,认识农村生活关注现实世界;人与自我:认识自我,开发塑造和完善农村孩子的自我人生。做到“四个结合”:在主题确定上做到“教师申报与学生选择相结合”;在资源开发上做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在内容整合上做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课时安排上做到“集中组织与分散活动相结合”。
  坚持常态运行——细化综合实践
  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形资源。一是利用社会资源,学校组织学生参与《走进民工》、《家乡民俗的调查》、《何首乌的栽培》、《柳编技术研究》、《人间处处有真情》,让学生面对社会,走进社区,通过考察、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反映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培养他们为社会尽职的使命感,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积累经验。二是利用自然资源,我们让学生参与《观察花的秘密》、《了解害虫和益虫》、《我是小小气象家》、《农谚的收集和利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探索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三是利用科学资源,我们让学生《月季的扦插》、《食物为啥会腐烂》、《小鸡的喂养》、《无公害蔬菜栽培》等,通过科技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收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不断丰富科技应用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四是利用自我资源,让学生参与《我的卧室我设计》、《合理消费我作主》、《全家总动员——人人是节水能手》、《我也出期黑板报》让学生以生活为背景,主动地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去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获得生活的经验、智慧和创造生活的能力。五是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我最崇拜的英雄人物》、《历史的天空》、《国旗下讲话》、《第一次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研究、实践中升华自我,完善自我。
  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形资源。一是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纸与我们的生活》、《滨海特产——何首乌》、《垃圾的处理》等。二是开展小项目设计性学习活动,《巧用废易拉罐》、《腌制咸鸭蛋》、《设计窗花》、《新型笤帚》等。三是开展班队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爱家乡》、《共建文明》、《成长的烦恼》等。四是组织开展小考察体验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通榆河入海道枢纽工程、通榆镇西沙养鸡场、通榆镇敬老院、通榆镇工业园区。五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性学习活动,开展为孤寡老人做件事活动、帮助街道美容清理野广告活动、农忙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运行机制。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要求是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以主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因此,我们构建了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农科技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管理实施网络,按照“学生和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的线索,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线构建和实施综合实践的课程,制定全面实施方案,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课程师资配备制度》、《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工作量制度》、《奖励制度》、《教学研究制度》,调动教师参与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在制度的保证下,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真正地走向常态。
  实施课题引领——活化综合实践
  通过问题科研化,使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不断深化,一步步走向常态。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地探讨,自由的交流总结,采用课本剧,故事会,辩论会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研究小学英语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组织英语班会,如英语游戏、猜谜、小品表演、英语口语比赛等,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小学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节约能源”、“绿化校园”、“设计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怎样打电话省钱”、“租车问题”、“春游活动”、“打折问题”、“巧搭七巧板”等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研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造就了一支能上会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