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述评

【作者】 严聪聪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岱岳实验中学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既重要又困难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活动显示老师与学生都在作文的教与学问题上存在着困惑和无助,这表现为学生兴趣低、作文作品质量不高、作文教学策略失当不成体系。而数次作文教学改革虽都触及本质问题,但并不能算是卓有成效。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应该深刻思考作文教学的问题,以使得中小学生作文教学能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变革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法
【正文】现阶段,不管是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还是高中生的作文写作现状都着实令人堪忧,老师在苦恼怎么教,学生在犯愁怎么写,仿佛作文教学很难找到一种可以定之成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本人自任教以来,也发现了颇多关于作文教学的问题,下面就当下中小学生作文所存在的问题、弊端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作文教学技能改善方法,作文教学理念改革概况做简要述评。
  一、当下中小学生作文所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现在虽然已经开始大力提倡阅读,但是学生们还是存在阅读视野狭窄的现象,作文书让孩子们的习作成为宿构作文。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学生阅读视野的狭窄,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只能精选课外读物,那些闻报杂志、小说漫画、流行读物、文学巨制被可以快速提高作文分数的作文书、素材库、字词句段所代替,而同时,前者被谬诩为影响学习的“闲书”,后者被尊为突击成效显著的“杀手锏”,其实这种偏向是不对的。学生自由选择的“闲书”有着百花蜜一般的营养,是拓宽视野,增强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有利读物,它们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沟通课内外语文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表达自我内心想法的积极表现。
  当下语文教学的实际现况也存在“过分注重文笔”现象。文学类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很大比重,加之语文教师在讲解作文时有意无意地引导,这足以说明无论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实践我们的语文课还是格外注重文学的。这也会给人一种错觉——文笔好就是语文好,其实并非如此。中小学生学习文学,是为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了学习语言表达,但不是为了学会创作,更不是为了培养文人。许多语文教师又大多为中文系毕业生,对文学创作比较有兴趣,在文学技巧、文采、手法方面比较擅长发挥,因此讲起来就觉得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教学中很自然就往文学的方面偏,偏重于文笔了,但是这种偏重文笔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是钟爱文学,也不一定就是重视审美与情感教育,而是另有功利化的考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作文课都往抒情、修辞、文学的方面走,动不动就用堆砌辞藻、用典、排比、铺排语言、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用这种把文字写得漂亮的方法去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这是为了中考高考而写作,并不是自我心灵意愿的自然抒发。
  此外,提到学生作文,不管是中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化写作,偏离主题,内容空洞,结尾无力,材料缺乏,格式不合,思路不清,细节描写不到位,等等。
  二、作文教学技能改善方法
  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到底在何方呢?章熊先生认为现在的作文教学和写作的特点是涉浅而量多,每次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或主题,老师急匆匆地讲,学生急匆匆地写,有毕之则矣的应付之嫌,这样机械地周而复始,总是在同一平面做惯性运动,没有合力点,没有反复深加工,所以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明晰的写作印象,故而虽然学生感觉自己的练习量很大,但效果却依然不明显。张志公先生曾言“与其让学生每两周写一篇作文,不如让他们少写几篇,反复修改。”由此引发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如何科学安排的问题,是一个深刻但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写作能力由三种认知成分构成:个体的生活经验和文章的内容知识;运用字词句和标点符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技能;与文章的审题、立意、材料组织详略描写和说明等有关的技能。第二种技能的执行可以自动化,称为基本技能。而第三种技能由策略性知识支配,一般不可自动化。
  要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此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得到充实,而此也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其次,基本技能的获取一般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积累来获得,这些是一些简单的语言规则、写作常识。高级技能来自阅读教学和学生对自己写作经验的反思,比如在一篇阅读材料中习得了一些谋篇布局的规则、方法、技巧(开门见山,总分总结构,结尾点题,首尾呼应),并将其用到作文写作中,这样无形之中就是在阅读活动后刻意模仿其写作方式,使得阅读与写作有了相同的规则。而写作初稿完成后,相同的规则还可以用于反思,指导作文修改。而现在的作文教学过分注重内容上与阅读教学相联系,而忽视了高级技能上的相通之处,使得读和写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这样学生的写作与反思没有相互指导,写作练习多半是无效的。
  因此,章先生指出,不管是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是阅读课、作文课,设计思路应该为借“合力点”形成“高潮”,具体说来,即为“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的教学方法。“举三”就是在支撑最终那一个结论、道理、原则时,多次举例,反复论证,即同时呈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而且,这些例子要有变化,不拘于一类,最终才能顺利成章地达到“反一”的效果。如果仅选用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学生可能会记住这篇例文的特殊结构,但对运用方法、规则理解不透彻,灵活运用就更不可能。唯有规则的变相多次呈现,会使学生在合力之下体会到高潮的精髓,产生顿悟之感。这种顿悟并不是真正的掌握,要达到更高的境界需要反复领悟、多次感受、练习,因为最终目的是将感悟来的东西上升到可以捉摸的概念、规则、方法、系统,并用这些概念、规则、方法、系统指导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这样,就实现了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的迁移过程。
  上述“高级技能”的教学方法,不管是针对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举三”往往会受到限制,因为一节课课堂时间有限,而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其理解消化能力有限,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是句子结构、造句写话教学,在极短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呈现三个或多个句子,但是三年级之后,课文篇幅加长,内容涉猎更广,短时间内同时分析学习三篇课文并非易事,更不现实。如果要教习高级技能,那么课文的字词等内容需保证为学生早已熟悉的,在此条件下,学生才不会需要花大把时间在熟悉基本内容知识上,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支配高级技能的规则上。谈到这里,就牵涉到教材单元组内容的编排安排,符合学生接受、理解能力的教材需要按高级技能教学组合教学材料单元的规则编写。
  三、作文教学理念改革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出现了众多作文训练模式,如钱梦龙先生倡导的“模仿——创造”训练体系,刘朏朏、高原先生所倡导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章熊先生倡导的“语言——思维”训练体系,中央教科所主持的“文体/过程双轨训练体系”,此外,还有关于作文训练的方法等的研究,强调写作模式和技能,忽视了对“人”的关注,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写出的话语很难出自自己本心,也很少自己真情实感的点滴感悟,而是在做一道有规矩的试题,而老师所教的技巧性的“法宝”总是在束缚着学生的思想,仿佛一篇作文是一些已经修建好的架子,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搜肠刮肚地从自己的脑海里选出适合的东西摆放到已经定型的架子上,那所放之物的大小多少必然会受到架子的限制,于是,学生在抒情的时候畏首畏尾,在议论的时候小心翼翼,在描写的时候无所偏重,只求最后,整个架子一眼望去光彩夺目,为人称赞,安稳美观。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者老师们提出了创新作文的观点,“一主三辅”写作教学模式和“题型写作训练法”,前者是指自主确立写作兴趣小组,以创作模式、随笔摘抄模式和作文竞赛模式为辅。后者强调预先设计好的系统的设计规程。程红兵“创新思维与作文”理念主张以人为主,从人出发,而不是从文出发;其五个原则是:在故事中获得感悟,在思维中学会思维,在开放中放飞思想,在民主中均衡发展,在融会中实现贯通。2.叶培祥、潘新和教授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角度提出写作“需要贴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个性化的生活。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的观点。并且认为: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
  参考文献:
  [1]吕燕飞:小学生作文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小学语文》作文题目的思考 云南师范大学
  [2]程红兵:《创新思维与作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7——8期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