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民族师范《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策略

【作者】 皇 萍

【机构】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摘要】中师《小学教育学教程》课程是研究我国小学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一门课程。通过教学,使中师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及初步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小学教育实际的能力。因此,《小学教育学教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科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出现学生卷面考试成绩合格而实际教育技能较差的现象,尤其是民族地区中师学校更是如此。因此,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小学教育学教程》的教学必须是理论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重。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特点,以我校为例,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民族师范;《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教育学教程》是我国中等师范初等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小学儿童教育规律和小学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及初步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小学教育实际的能力,树立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使之将来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更好地适应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对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要求。
  然而,目前民族师范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自信心,教育学成了学生不愿学的教条课,学生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当教师,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给《小学教育学教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难。因此,作为科任老师,应调整心态和教学方法,梳理出一套既有创新性又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下面以我校为例,首先简单分析学生的情况,然后以我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凉山民族师范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凉山州17个县市的少数民族学生,其中以彝族学生居多,都是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而选择我校就读,还有不少是初中由于贫困等原因辍学的学生,后来又选择就读我校,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常常因种种原因在学习上屡遭失败的打击,沦为“学习差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对学习成功不抱期望,进而陷入束手无策、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中,厌倦或放弃学习。他们基础薄弱、缺乏较好的学习习惯,加上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这样一个跨度对他们来说,面临着许多的不适应,首先对小学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看到在他们当地(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就有没学过教育学就当教师的现象,即使学了教育学,以后在面对只会母语的少数民族儿童,也没有用武之地。其次,还有的学生认为,由于我国就业形式严峻,一些学生认为,本科生、专科生毕业都很难找到工作,更何况是中职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生,他们看到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在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只想混个文凭,拿个证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是无所谓的,加之对教育的理解不够,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够,于是对《小学教育学教程》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方面不感兴趣,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二、中师《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小学教育学教程》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初步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小学教育实际的能力培养。
  (一)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维纳的二维归因模式表明,人们在归因方式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一种是把学习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如果失败了,则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后会更加努力,并期望着成功;一种是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如运气和环境,而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前者是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归因方式,可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后者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归因方式,会降低成就动机水平。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消极归因现象很普遍。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比如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在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成败的原因,主要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二)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任何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为此,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更应该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但教育理论的学习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树立“主体”意识,即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因为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任何人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虽然教师可以把材料讲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操作,但学生是否在听、看、想、操作是另外一回事,是否听明白、看懂、是否会运用,更是另一码事。教师的信息传递,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下才能有效接收。
  (三)结合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每名教师提出最明确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育教学的必然归宿。新颁布《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教育学教学应“加强实践性,落实具体教学目标,扩充具体实施部分的内容,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可见,《小学教育学教程》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技能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技能训练
  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包含知识体系、德育因索和技能训练,要下苦功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留有思考、训练的余地,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吸收、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比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块教学。介于我校生源的复杂性,水平的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更具地方特色,更有效。首先把学生按纵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横向(潜力倾向)来分成纵向的“层”和横向的“块”,再让他们在各自的“层”和“块”中进行自主学习,并写出学习体会,然后让学生在各自的“层”和“块”进行讨论、交流。每“层”与每“块”内都有一个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这个角色学生是轮流担任的)来组织讨论。老师分别到这些“层”与“块”内进行指导,最后进行总结性讲解。这种方法向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专业技能训练。
  2、 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对中师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小学教育实践经验,教学中还需要用具体、直观和现成的经验和案例支持。例如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中,给学生观看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效果为什么好,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小学教学内容,让他们扮演教师角色,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尝试性教学,教师适时指导与点评。这样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3、 改革考试模式,突出技能训练
  为突出和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小学教育学教程》要相应地改革考试模式,改变过去成绩评定只凭一张考卷,而且考的都是是记忆性知识,而运用性知识、间题分析性知识考的则很少。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过关,甚至得高分,而实际教育教学技能很差。因此要改革考试模,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卷面成绩只占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学生的技能考核(如编写教案、评课、试讲、班队活动设计等)组成,对学生知识、能力全面考核,做到学有所用。
  除此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时下最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等加强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认识到教育学的功用。
  总之,中等师范学校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片沃土,是“育人”、“育师”之所。为了使中师生通过《小学教育学教程》的学习,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初步具备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必须树立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并重的思想,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学教程》.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师《教育学》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依据、内容和方法.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总第04期
  [3]蒙俊健.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