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高中教育大学预科化想到的

【作者】 1、彭鴻灵 2、甘 平

【机构】 1.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教育局宣教科;2.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华润高中


【正文】从表面看,高中教育大学预科化是一个新名词,但高中教育大学预科化的现象确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在当前高考制度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更多的人士所关注。个人认为讨论高中教育是否大学预科化是没有价值的,作为高中教师更需要思考在这个前提下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高中教育大学预科化是必然的,具有合理性
  首先,教育阶段的划分本身就是人为的,个体人对知识的获取绝不会有截然的时间段概念。以数学为例,小学重点培养的是运算能力,初中学生达到方程的认知水平,高中的重点是函数。但是小学也可以有未知数,初中数学也可以有变量和因变量。高中毕业后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将升入大学学习,那么在高中阶段必然需要对大学的学习作思维和方法、习惯方面的准备。说高中教育是大学的预科没有什么不妥当的,至少相对于初中、小学是这样。
  其次,所谓预科,是指对参加高考的学生,知识水平尚未达到进入大学的要求,给予一定时间补习后以达到这个要求的一种补习方式。目前我国高校预科,主要针对老少边穷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举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方式,预科一般一年,一年后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达到一定成绩即可转为本(专)科学习。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已成为主要为少数民族学生举办的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看,预科重点在于高中文化知识的学习。
  但是,预科教育毕竟不是高中教育,其教学环境和施教人员都是立足于大学背景,受教育者的学习心态等都有显著的不同,所以高中教育预科化显然不是程度越高越好。
  二、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区别
  只要我们还是学生的身份,学习就应该是生活的中心。虽然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很多不同,但学习的主业地位始终不变。但是基于对学生的要求和学习目的的差异,大学与高中的学习必然有本质的区别。
  1、课程内容
  在高中,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应对高考,所学的课程相对固定,课程涉及范围相对较窄。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门数很多,范围很广,程度更深,每一学期的课程都不一定相同,还分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在中学,如果你是文科生,就不能真正深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是理科生,则不能很好学习历史、地理、政治。大学里的学习要自由地多,课程的学习当然不会有文科生、理科生的差别,只要你想学,文理工皆可学到。
  2、自主学习
  高三时,很多人也许都是以“上了大学就可以解放了”、“大学之后就可以好好玩了”作为精神支柱走过艰辛的备考之路的,但上了大学,很多人觉得大学学习比高中还累。中学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余,往往都会有老师父母监督着你,而来到大学,上课和下课监督都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上课的自由度也更大,所以更多的是自主学习。
  3、讲课速度
  大学老师讲课一般多用PPT,很少有老师自己写板书。与高中老师讲课时会多次强调不同,大学老师讲课比较快,多是按照他个人的理解、安排和速度来讲,大部分内容只讲一遍,过去了便过去了,一节课一门书也不足为奇。所以课前如果有时间一定要自己看一看书,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提前有一个了解,上课时也更容易听懂,才能够跟上教师的思维。另外,如果觉得上课时听得不太明白,可以下课后找老师复制课件,大部分老师都会乐意把课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去再琢磨,同时复制课件也有利于在期末考试周期间的准备复习。
  三、高中教育大学预科化的启示
  毋容置疑,大学生更接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中培养学生的一个目的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也有直接进入社会的。无论哪一种,显然都需要我们的教育更加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加以提升,也就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搞好教育该有什么启示呢?
  (一)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校要严格按部颁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以此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新体系。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同时,开设学校选修课、电视新闻课、阅览课、活动课等。
  在选修课的开设上,一是强调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自由上报选修课程,学校教研处根据学生需要,重新编班,走班上课;二是注重教师授课的灵活性,教师采用讲授、讨论、参观、实验、实践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三是强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如化学与环境、地理与导游等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上报的选修课综合编排的,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变了学科本位现象,所有选修课程一律与高考学科教学脱钩;四是建设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采用小论文、总结、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
  (二)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高中教育,一要开齐所有实验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开放所有实验室,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自由做实验,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二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进工厂、到社区、入农户,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到社会大课堂自我历练、自我感悟、自我提高。三是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组建多种社团,让学生置身良好氛围,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四是寒暑假有效组织学生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课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了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将发生着重要的根本性的改变,从比较注重书本知识传授转向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习惯于简单要求学生被动学习转向日益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高中教师,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在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敢于实践、思考、探索、展示,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培养探寻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的能力。三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们协作配合,一起参与,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新知,学会合作。四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让课堂多些自由,少些限制;多些自主,少些灌输;多些讨论,少些讲解;多些辩论,少些评判;多些开放,少些武断;谋求师生共同发展。
  教育是让学生最大限度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获取他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时获得创造新文明的本领的一种活动。这样理解下,高中教育与大学不该有本质的区别,大学预科化也就是一个概念,促进个体发展才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