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激趣获知之益处

【作者】 祝会荣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6团中学小学部


【正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它含有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学生学起来很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教学效果不明显,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学好数学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模仿性强,其思维处在形象的感知阶段,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知。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让学生以旧引新,由趣获知,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当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如:“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拿出量出两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考考老师问第三个内角是多少度?老师一一回答后再让学生量量度数,这时学生们会觉得老师很神。接着让学生们画一个180度的角,随后叫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角要头对头放在180度的角上,顿时学生们恍然大悟,欣喜若狂会异口同声的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知识在情境中不知不觉中获取,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何乐而不为之。

  二、设疑质疑培养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因为对某些现象觉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能将学生的思维状态进入到“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基本练习后,出示下面两道题:①1050÷25= ?、②3500÷125=?。 教师指出这两道题直接口算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同样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结果。这问题及时掀起学习的热潮,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就得出正确的答案:①1050÷25=4200÷100=42;②3500÷125=28000÷1000=28。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设障立疑,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三、直观演示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尤其是小学生,直观演示就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如:教“九的乘法口诀’’时,首先让学生伸出双手掌心面对自己张开,从左往右数12345678910,然后弯曲左手拇指,表示一九,再看剩下的九,出示口诀‘一九得九’;接着弯曲左手食指,表示二九,再看左手拇指表示十与弯曲左手食指右边的八和起来是18, 出示口诀‘二九十八’;下面让学生试着自己边演示边口述说给同桌听,得出口诀‘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演示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从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本节的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生动语言感召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乏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认知除法”时,我用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引入学习内容: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下12个桃子准备分给3个孩子,老大,老二和老三。我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呢?”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非常热闹。有的说老大少吃一些让给老二和老三,有的说老大要吃多一些,否则吃不饱……我先肯定他们说得都有道理,随后话锋一转:“那怎样分才能公平呢?这一节课老师请小朋友都来做评委,好吗?”通过这个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知不觉地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后来,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学数学,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

  总之,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可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可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