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拓宽思路,抒写真情——浅谈小学作文“有效教学”

【作者】 杨坐美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长柏乡小学

【摘要】如何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重在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使他们乐于表达,自由表述,让作文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育情培思、语言展示、技能操练的手段。
【关键词】小学作文;有效教学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如何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重在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使他们乐于表达,自由表述,让作文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育情培思、语言展示、技能操练的手段。

  一、引导观察,拓展视野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孩子们大多熟视无睹,作文时往往勾不起回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习作的重要一环。平日生活的忙碌喜悦,读书学习的乐趣苦恼,娶亲送终的风土人情,种花弄草的闲情逸致,风雨雷电的自然奇观,都是学生写作的极佳素材。笔者平时就要求学生备一本《见闻录》,让学生在本子上以流水帐的形式记下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然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材料写成日记。这样就保证了日记选材的质量,学生有感而发,遣词造句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只有平时积累下丰富的习作素材,作文时才会选择自如,文思如泉。

  即时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所谓即时作文,是指导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有了新发现、新体验,达到新境界后立即把当时的见闻、感受、想像记录下来,经过提炼成为习作。作文和记忆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必然联系,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不是让学生把生活的见闻、感受、想像立刻记录下来,而是让学生他们努力回忆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前的生活经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有较强的记忆力,回忆间隔了很长时的生活信息,又怎能与当时“原汁原味”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感一模一样呢?对于记忆已模糊、情感已淡漠的生活经历,学生如何去写呢?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景、物,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有意识地去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机会即时训练,如天气突变,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写景;让学生写菊花,课前可带领学生去菊园认真观察,赏菊花形,闻菊花香,学菊花神;学生告状,可让参与者自述事情的经过,同学讨论评判,把经过写下来。因为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易于下笔,久而久之,就会摸着门道。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懂得作文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且能勾起他们自我反省、自我升华,体现“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理念。

  二、开展活动,丰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茂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较浅,视野较窄,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就显得极为重要。现行教材中每组课文均配有语文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举办手抄报展评,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主题中队活动,花卉盆景展;组织春游、秋游,到企业参观;劳动实践,认识各种农作物……去年的金秋十月,我带着班上同学去郊外秋游,他们个个神采飞扬,每个人都看不够,闻不够,摸不够。小河边,他们折苇叶吹出他们自认为动听无比的乐曲;他们弯着腰学着鸭子一摇一摆地走路,还伴随着“嘎嘎”的叫声;还有的静静地凝视着明镜般的河面,若有所思……桑田里,他们和桑树试比高,在桑树丛间捉迷藏,惊讶于桑树为何只剩树梢的几片树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悟出桑树默默奉献、为民增收的精神。调皮的沈杭自豪地说:“我家今年蚕茧一共卖了六千块钱呢!”这时,同学们向桑树投去了敬意的目光,掰弄枝条的手也放了下来。稻田边,我让他们闻稻籽儿香,数一棵稻穗的稻粒,给他们讲“一粒米,七斤四两水”的农谚,领悟农民的辛苦……回到教室,他们争着向同伴说见闻,谈体会,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真正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

  三、淡化要求,降低门槛

  语文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害怕作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框得太死,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路无法展开,学生对作文丧失兴趣,产生畏惧心理。课标提出“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就是针对过去过分强调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忽视学生自由表达的要求,造成作文千篇一律,个性得不到张扬这一现象提出的。只有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才能令他们说真话,表真情。因而,习作有时可只规定一个内容或范围,让学生根据写作内容自己加一个题目;若写命题作文,可提前将题目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习作时自然会得心应手,有感而发。上周末,正值农忙,我布置学生们学做一件家务或帮家里到农田里干力所能及的活儿,然后写成一篇作文。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成就感,了解了家长劳作的艰辛。有了切身体会,作文当然生动了。

  在写作教学中笔者还认为必须改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我们固有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以本班学生为参照,定出等级,中等生、后进生很难得高分,自然会削弱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切实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励他们努力向上。因此,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以其自身为参照,只要有点滴进步,就应不吝惜给高分。只要能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他们喜欢写,自由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