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作者】 旦正多杰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民族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它要求我们要用创新的理论、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素质教育。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的实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培养;历史课;兴趣
【正文】

      新课程下历史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历史却排名倒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初中生从“厌学”到“好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头疼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下面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我就怎样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发掘每一课的趣味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人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

  兴趣性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好表现、新奇等特点和优势。如讲《世界历史》美国内战一课,导入语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大家都看过《射雕英雄传》这部电视剧,还记得里面的老玩童吗?他自创了左右互搏术,就是自己的左手跟自己的右手打架,分别用不同的招式,试想一下有什么好处?(增加动手能力、开发智力)。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人的左右互搏——美国内战。三言两语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引进学习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认真听讲。讲课过程中,他们都踊跃提问题,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起来,课堂收效极好。

  当然,教师应从语言到行动,从衣着到面目表情,都给学生一个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样更能让学生打起精神,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应创设一种幽默风趣的语境风格

  语言诙谐,行为或出人意料或搞笑不合常理,往往可以使人发笑,令人笑意横生,妙趣连连。不仅是语文才需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历史其实也可以讲得很精彩的。近几年网络、电视上出现了一批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出名的历史学方面的作家、作品。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以《品三国》轰动全国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教授,其讲述我们三国时代这一英雄辈出的历史,往往用及其幽默的语言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精彩。如讲到袁绍怎样发展成当时最大地方势力的时候,他如是说:“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而如果是我们讲官渡之战,讲袁绍怎样发展成当时最大地方势力的时候,多半会只会说到其注意招揽人才。又如,提到诸葛亮,就不得不提空城计,而他是这样描述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很注意用语的趣味性,而轻松烘托出在那种紧张情势下诸葛亮的沉着冷静。

  而另一位网络红人当年明月因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明朝的那些事》而声名鹊起,这本写明朝历史的书,以极其幽默的语言和心理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大明王朝。讲道八股取士时,他是这样评价的:“一说起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总是千人踩、万人踹,什么葬送人才,禁锢思想等等,比黑社会还黑,比十大酷刑还狠,但历史已经证明,在那年头,这是一个最为科学的制度。在科举的考场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却有相对的公平,无论你是世家子弟,还是贫苦百姓,要想奔出美好前途,只有一个选择——拿起手中的笔,把那张考卷答完。然后封上你的姓名,等待着命运的来临。事实证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中第的最佳途径,想玩花样,走后门,几乎肯定是死路一条。”客观生动的评价了明朝形成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讲到明朝中期倭寇对我国沿海的侵扰,沿海官兵的腐败无能是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四十个人就敢到南京搞自助游,要有四千个人,没准就敢去北京集资建房了。”

  不错,历史的确是应该讲得更好听的,历史本来也是好听的,可惜后来的人把它写得干瘪了!这种遗憾已经根深蒂固了,以至于我们误以为它本来就不精彩。

  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可以使人们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对某种目标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应该通过尽量鼓励其每一点进步,是其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享受到学习上成功的愉悦。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一般情况下,我先叫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学生注意听;中等学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出个五六成,再请好学生补充。如遇提问“卡壳”,可让好学生解除“危机”。对于“学困生”,我会提出比较容易的问题,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的回答,我还及时做出回应、点评。

  另外,在学生的作业的布置方面,除了预习和复习,我一般还给学生留了书面作业。批改时,一遇到精彩之处我会写上一句半句赞扬之语,并评上一个大大的“优”字,同时些上轻松的评语,肯定其优点,以资鼓励。对于缺点和不足之处,我及时指出,并写上我的期盼,鼓励其上进心。有时我还进行当面批改,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当面批改这方面,我认为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因此我特别注重。

  四、利用多媒体“穿越”历史

  情境再现的方法很多,在历史课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利用音(录音)像(录像、投影、幻灯)手段,再现历史现象产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

  现在很多电视剧都玩起了“穿越”,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就讲述了一个人从现代穿越回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争夺皇位继承人位置的时期,从而展现了清朝那一段精彩的历史。我们可以用它讲述清朝的“康乾盛世”,可以让学生熟悉清代的重要皇帝康熙、雍正及其统治措施。因此,我们在讲述历史内容是,可以采用“穿越”方式,利用对各种影片、电视剧等学生感兴趣的特点,完美切入课堂。

  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历史感强的游戏,让其强烈的代入感使学生充分认识那一段历史的惊心动魄。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我们可以用《血战上海滩》这一游戏,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抗争;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时,我们可以利用《重返德军总部》、《坦克世界》等以二战为背景的特色游戏对学生进行“穿越”体验。

  当然也要提醒学生不能沉迷网络、电视、游戏等,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延伸爱国主义教育

  教的本质是转化,学的本质是发展,其核心是学生的“成才”,而“迁移”是关键。调节教学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水源,即找到知识的源泉。如讲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这比西欧早一千年。公元9世纪,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而西欧的封建制度才刚刚建立。公元前221年,我国已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今天的英国和法国直到公元后15世纪才能发展,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俄罗斯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建立起来的;意大利和德意志是根本没有形成过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美国至今也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又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延伸迁移的思维跨度,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六、注意各种人物形象的联系与区别的趣味性

  历史是一个严谨的学科,要注意区分人物形象,强调人物的历史形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文学形象,既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他是文学作品加工出来的;民间形象,既广大人民心中的人物形象,他是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历史形象,既历史上的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影响。

  如三国人物曹操,其文学形象主要出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将其描绘成一个奸雄,既奸诈、阴险的英雄;其民间形象受《三国演义》、民间传说及民众喜好影响,曹操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大坏蛋;而其历史形象主要出自正统史书《三国志》,较为真实,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其不同点与其形成原因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而言之,有兴趣才会事半功倍。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来引起、保持初中生对历史课的高度兴趣,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历史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改革之理想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汉国等.培训与服务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捷,王顺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