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读”——语文课堂实践感悟

【作者】 陈亚玲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二团小学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这已是语文教师的共识。所以,朗读是唯一可以替代融通语言和精神的学习方法,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是语文味道的释放。
【关键词】语文课堂;主旋律;语文素养;整体感知;学习方法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一点范读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示范朗读首先要进入课文的意境中。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通过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学生就能以听助读,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不仅掌握朗读方法、技巧,而且也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申奥成功时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受到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从中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一些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给他们创造爱学习、会读书、乐读书的良好氛围。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艺术。好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启迪学生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呢?

  1.在课堂上充分朗读。一位教学专家在谈到朗读时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课堂教学就应该书声朗朗,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安排充分的朗读时间。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赛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提高学生朗读质量。

  2.在各种活动中朗读。利用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训练朗读的热情。比如在“诵读经典”活动中,许多经典诗文在孩子们朗朗上口的朗读中熟读成诵,既训练了他们的诵读能力,又让他们在读、诵中明辨事理。另外,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也是促进学生快速提高诵读能力的一个途径。

  3.在课外拓展中朗读。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知识性强。教师可让孩子在课后将当天所学的课文读给或讲给家长、朋友等听。在读或讲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感。另外,我向学生家长提出跟孩子一起阅读的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较长的时间后,孩子们明显会读书、爱读书了。

  三、一点趣读

  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看。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插图,看后说说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六种动物尾巴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动物尾巴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都是大有裨益的。

  2、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教《借生日》一课时,就让学生反复读课题,让学生想想通过读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我想知道谁向谁借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可以借吗?”这样变教师展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除了在课前,还可以在课中、课后,让学生反复读,并在读中质疑问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演。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4、写。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但重点是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依照“有……有……还有……”的句式说几句话,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海边有美丽的贝壳,有舒服的沙滩,还有快乐的孩子。”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文字俱佳的范文。它们融情境美、思想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离开了这些佳作,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读是思的凭借;读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读是写的基础。作为教师应时时寻找打开学生阅读大门的金钥匙。让“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让读书变得乐趣无穷,让语文课变得更生动、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