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

【作者】 金昌江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

【摘要】针对当前学生的不良心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新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体育教学原则,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科学的体育活动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退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及其人格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健康心理;体育教学;学生
【正文】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生存压力加大,价值观念多元,家庭结构变化,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面对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缺乏必要的心理科学知识和心理调试能力,往往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鉴于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学校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总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据调查,城市在校生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得多。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从事心理学教学的海南医院心理学副教授叶莜霞同志在分析“马家爵案”时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家庭、学校重视成绩,轻视心理教育;二是家庭、校园成长环境灌输给孩子的信息偏激,导致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偏执,直接影响为人处世,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和需要。

  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的中学生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耐挫心理相对较弱。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生物遗传因素外,还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3.1 个体的主观因素影响

  中学生的动机系统、情绪倾向、行为习惯、认识能力、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和早期经验等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都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消极的动机冲突就可以引起学生心理挫折,使其情绪长期处于痛苦和不安之中,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我国,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宽松的环境,并没有使他们的内心完美起来,他们没有经历风雨和磨难,心理发育呈现一种不良的态势,其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育。

  3.2 家庭影响

  第一,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的影响。研究表明:宁静愉快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的孩子的心理存在着很大差异。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而传递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第二,家庭结构影响。家庭结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在大家庭中,隔代的溺爱和长辈对于教育孩子问题的看法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进而形成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核心家庭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的家庭,在核心家庭中,虽没有隔代的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所以他们对孩子有时放纵,有时管教太严,宽严失当,致使孩子不知所从。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其健康发展。

  3.3 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态度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不良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第一,在学校,成绩成了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常常受到教师的冷遇、同学的轻视,致使这些学生对自己逐渐失去了信心,对环境产生了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心理发展的障碍。第二,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交往、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要。

  3.4 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失业、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增多,加之,社会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等,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多媒体的家庭化推动了教育观念的变化,网络世界使教育与学习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很难清楚地加以界定,国际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模式,机器代替了人,严重侵犯了人的主体地位。此外,由于中学生缺乏正确的鉴别能力,不能驾驭信息,网络黄毒和网络游戏也对他们身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4、结论

  4.1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生的健康心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4.2体育运动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能发展自身潜能,同时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

  4.3体育运动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1)[S].北京:人民教育社,2003.

  [2]王极盛.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