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朗读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作者】 王优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级

【摘要】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的活语言,是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升华,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歌唱是人类语言情感表达的提高和夸张,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二者在本质的特点上有着诸多共性。朗读是声乐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初学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朗读对声乐学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如何在声乐学习中朗读的建议。
【关键词】声乐学习;朗读;作用;情感统一;气息
【正文】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人类自然语言结合的唯一形式,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歌唱的基础。朗读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音声性、文学性、技巧性等方面都与声乐有着相似相通之处。

  在声乐学习中,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运用朗读技巧,无论对歌唱方法的运用,还是对歌唱情感表达都有很大帮助。有人说,一首声乐作品,本身就是一首带音调的诗,而歌唱就是带音调的朗读。通过朗读歌词,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歌唱中气息、声音、咬字吐字的准确状态,掌握歌唱发声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加完善地表现作品。

  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探讨朗读在声乐学习中所具有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利用朗读的作用,以期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高参考意见。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资料分析、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通过借助文献检索CNKI工具和图书馆等文献资料搜集工具,对有关朗读对声乐学习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分析。

  (二)资料分析

  通过借助互联网和现实生活途径,对有关声乐学习中朗读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利用和分析。

  (三)理论与实际联系

  本文通过搜集和整合现有关于朗读对声乐学习作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充分发挥朗读在声乐学习中所具有的作用的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A.纳尔逊阿尔伯托等人(1995)指出,采取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声乐,并且进一步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种内变异。Wilbrecht Linda2004)对人体声乐学习进行了研究,在鸣禽和人类声乐的学习与感觉、运动和社会各方面一样有着复杂的学问,曲的学习和语言学习可能有不同的认知内容,但它们都需要协调的听觉反馈和细调电机控制,其可通过类似的大脑结构的支持。托德·罗伯茨(2013)对汽车电路有助于用于指导声乐学习的声乐型号编码听觉记忆进行了研究,他提出早期听觉经验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记在大脑和行为中。这种持久的印记是最显着的表现在文化传播声乐的行为,包括言论和鸟鸣声,凡在出生后早期听到一个声音模式上发挥个人的演唱曲目终身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杨仲华(1996)指出,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用音乐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是声乐艺术的特征。因此无论中外,在声乐艺术中对歌唱咬字都十分重视。陆晖(2001)提出声乐教学应重视朗读。他认为,通过读、诵首先可以做到正音,即用普通话的要求把每字的字头、字中、字尾以及“四声”交待清楚,做到字字归韵,字正才能腔圆。另外他还提出通过读、诵增加对歌词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歌词的意、境、情。姚春晓(2009)对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究。他指出,歌唱的基础是语言,用歌声来传达歌曲内容和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在语言(在这里以谈汉语言为主)上多多讲究,

  否则,会让人听之索然无味,完全不知所云。薛伟(2011)对朗读歌词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认为,朗读歌词是声乐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朗读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不能说是万能的,但它潜移默化的威力是“妙不可言”的。一是朗读歌词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增强歌者的感受,丰富想象,调整状态;二是朗读是达到歌唱语言规范的途径。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异常丰富,这给不少声乐学习者到来了困难与障碍。一些歌者方言说惯了,歌唱时总与普通话“打架”并难免露出“乡音”。而对于一些地方色彩、风格音调或方言较浓的歌曲,歌者要掌握地方风格特色就必须掌握方言的发音特点。因此,反复朗读歌词不仅使歌词语言更丰富,而且正确的朗读发音对歌唱声音也有很大的帮助,即所谓的“字正腔圆”。

  四、研究内容

  (一)朗读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朗读对声乐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朗读有助于语感、乐感、情感的统一。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歌曲的情感,除了以旋律的形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来传达。而朗读就是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我们通过朗读可以较为直观地理解与体会歌曲的思想内容。而反复地朗读歌词,除了能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还能感悟文学语言的节奏与旋律的节奏的吻合,使词曲结合更完美,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朗读不是简简单单地照本宣科,要想达到语感,乐感,情感的统一,需要在朗读中进行情感的培养,而这需要我们做到正确地理解作品,确定基调。所谓基调,就是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样式所决定的富有个性的基本情调,也就是体现最喜爱每个词句和段落中的具体感情的总和。我们不难发现,每首歌曲的流传总有它胜人一筹的一面,从歌词到旋律到思想内涵。我们朗读要具备表层把握和深层驾驭,要深入地理解作品,体会情感,做到感同身受地朗读。

  2. 朗读有助于咬字、吐字的清晰。

  所谓“字正腔圆”是对声乐学习者一个最基本的规范。只有正确清晰地咬字吐字,才能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思想。在我们平时的接触中,不难发现很多人的演唱都是“装腔作势”,为了追逐一种听觉上浑厚的音响效果,忽视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让大家完全不知道他(她)在唱什么,说什么,表达什么。这样的演唱失去了音乐所具有的感染力,更别提其它的情调韵味。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写道:“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提出:“歌唱者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声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读字技巧。任何嗓音都不能算是一件真正良好的乐器。(奥斯汀《歌曲与语言》)歌唱家培特托西曾有这样的表述:”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他就无法使听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大部分美妙之处:这样一来,他的歌唱也就失去的感染力……”由此可可见,咬字的重要性。每逢课上,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我对作品进行朗读,课后也总是叮嘱我经常训练,达到字音纯正清晰,声音圆润明亮,准确表达歌词的含义。在声乐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头,腹,尾。

  3. 朗读有助于平稳气息。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基础,通常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深呼吸。在声乐学习中,初学者经常容易出现气息方面的问题,如气息太浅、气不够用、漏气等。其原因在于没有强迫使用嗓音,遵循了自身的发音体条件

  和自然状态。歌唱也应如此。让学生用朗读的感觉去歌唱,每练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先有表情地朗读,在较高音区体会在广场上大声朗读的感觉之后再用于歌唱,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状态。因为朗读和我们的日常语言更接近,使学生感觉更放松,通过阶段练习学生就会在气息方面做到“ 深、通、活”。有了“ 深、通、活” 的气息支持就可以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朗读有助于练声。

  我们在平时说话中,并不要求像歌唱时那样把喉咙打开,而说话的习惯和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在歌唱活动中,使一些歌唱者产生一种打开喉咙就发不出音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又迫使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不自觉地收缩喉管(尤其是在高音区),从而破坏了打开喉咙的良好歌唱状态而影响发音。朗读则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读时的发音状态是日常说话状态的延伸和夸大,尤其是放声朗读时的发音状态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在朗读时学生很少感觉声音吃力、不圆润等现象,能在较自然的状态下发音,使发音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用朗读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畅,也容易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衔接紧密,转换自如,正确地运用各个腔体的共鸣,能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

  5.朗读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

  声乐是文学和音乐的综合艺术。音乐和文学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才能发挥它的特性。要达到音乐和文学融为一体,必须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它所抒发的感情,体味它的情调韵味,分辨出它的组织结构、句法声韵、轻重长短以及艺术手法等。朗读是正确地把握作品内涵的最有效的方法,朗读时能详细体味作品,充分地理解其意义,反复吟诵,把玩其情调韵味,沉醉于它的文学美感之中,进而体会作品中孕育的音乐灵魂。人在吟诵把玩文学韵味的同时,还能唤起音乐方面的联想,对作品做精细的分析,衡量出它的性质,了解作品的意境和艺术手法等,用真挚的“ 情”结合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个性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声音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而生动、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达到说唱融为一体的境界。

  (二)如何在声乐学习中朗读

  对歌词的朗读技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也可以叫“刻意雕琢”阶段;二是熟练阶段,可以叫做回归自然阶段。

  第一,对歌词的声母、韵母、儿化等做以细致的研究,找准字的准确发音部位,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读字技巧。明代魏良辅的《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清朝徐大椿的《乐府传声》中说:“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以及俗话常说的:“一字不正如钝刀杀人”等等。所以只有反复的朗读才有利于找准字的准确发音部位,使声音自然流畅地发出。

  第二,分析歌词,根据歌词的内容、情感变化,从歌词的体验中,处理好朗读时顿挫的情感表现。歌者要在二度创作中或解释中赋予这些顿挫以逻辑与心理情感的依据。对歌词停连的处理必须根据作品内容和具体语句安排停连,并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另外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是朗读及演唱时停连安排的重要参考。

  第三,把握朗读的节奏。节奏这个词古已有之。《礼记·乐记》所谓的“文才节奏,声之饰也”。《王制篇》中所谓的“刚柔轻重迟速异齐”,都是指音声的节奏。“节奏”作为一切事物运动的有规律的一种现象,不仅存在与音乐中,戏剧、诗歌、朗读、说话等等都有节奏问题。在歌词学习过程中,朗读的节奏也至关重要。在朗读时,要立足作品的全篇和整体思想感情,才能把握歌词的抑扬顿挫、轻重迟缓等,在演唱时才能与音乐相结合,更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涵。

  第四,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势。语气作为语调的口气情态,它是情感态度的直接具体的反映。同一句话,由于规定情景或语言环境以及思想感情交流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语气情态,声乐语言“美化”的过程正是“字斟句酌”的口气语调的修饰润色的过程。而语气、语势的微妙变化,调动了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顿挫、连断等语调声腔的音响型手段以及丰富的“润腔”方法,从而产生声请并茂的艺术效果。

  五、总结

  朗读与歌唱之间存在如此之多的相似性,把朗读训练用于声乐教学之中,将使看起来复杂的歌唱训练变得简单许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歌词的朗读,使语言的声音—语音,与音乐的声音—乐音更加有机的融合。我们应该从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切入,整体构想与具体深入中表现与传达我们的艺术创造。

  参考文献

  [1]姚春晓试论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的内在联系[J]. 今日科苑,2009(20):250.

  [2]陆晖声乐教学应重视朗读[J]. 昌吉师专学报,2001(01):60-61.

  [3]邹娟论朗读与歌唱教学[J]. 儿童音乐,2013(10):52-55.

  [4]杜成颖解析朗读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7):141.

  [5]杨辉浅谈朗读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大众文艺,2013(09):196.

  [6]陈睿浅谈朗读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 大众文艺,2010(18):19-20.

  [7]吴紫怡浅谈朗读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 群文天地,2012(01):239.

  [8]李波浅谈朗读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