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的路走得更好 ——活用《江苏戏曲读本》进行校本教材实验的做法与体悟

【作者】 王晓晔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正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的路走得更好”的提法,既是对苏派教学代表人物教学风格“独特性”的彰显,更是对苏派教学风格“大气”的极佳诠释。为了探索和构建生命音乐教学课程,20122月,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音乐组决定将《吴音汉曲江淮戏——江苏戏曲读本》作为校本教材实验,申报立项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选取小学部学生作为样本,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戏曲文化,用经典戏曲的文明成果与精神开发下一代身心素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重点是如何用好《吴音汉曲江淮戏——江苏地方戏曲读本》这个大校本的江苏本土音乐教材。201311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该课题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组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有序运行,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效果。

  一、深化学习,内化研究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托尔斯泰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说,地方戏曲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和审美风尚,更是“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食粮。课题组成员在多次研读课题研究方案后,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有了更加明晰的理性认识。《江苏地方戏曲读本》书名为“吴音汉曲江淮调”,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何华平、副主编周优锦、袁晓健,沈健厅长为该书作序。此书精选16首江苏地方戏曲,2首京剧,1首越剧,1首黄梅戏。每个曲种分别介绍戏曲起源、特质、唱腔音乐、名剧名角以及精品唱段,是一门传承性、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课程。让学生在学唱戏曲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江苏地方戏曲的美,去感受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戏曲魅力。结合具体的作品,将戏曲的产生、发展、分类、艺术特点等形象化地传授给学生,让戏曲知识蕴涵于音乐体验之中。地方戏曲能够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音乐的美妙,同时也丰富音乐知识。地方戏曲被人们重新发现、重新认识,进而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文化符号,是因为它符合当代的审美风尚。

  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江苏地方戏曲读本》序言中指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文化承载物的教育,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客观要求方面考量,挖掘、整理、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都责无旁贷。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艺术发展极为重要。在这里我们看到《吴音汉曲江淮戏——江苏地方戏曲读本》一书的价值所在。”我们用专家精心编写的《江苏地方戏曲》现成课本、制作的现成光盘作为苏派音乐校本教材,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也是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建设苏派音乐特色课程、发展苏派音乐教学风格的具体行动,实在是一种多赢的好事。

  二、细化环节,外化研究行为

  1.落实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在教科室的直接领导下,由音体美组具体协调,成立课题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聘请市、县音乐教研员为课题研究顾问,由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王晓晔为课题主持人,音乐老师全员参与。

  (2)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课题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将课题的研究任务分解到课题组成员,研究目标落实到每个阶段;按学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考核,按学年进行评比。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评优、晋级挂钩。

  (3)保证课题经费投入: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课题组工作。

  (4)创造课题研究环境:通过音乐课堂、画廊专栏、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介绍地方戏曲,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实验教师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题研究的过程成为每个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过程。

  (5)合理安排研究时间:按照国家课程设置,上足、上好每周2课时的音乐课,适时穿插上好戏曲欣赏课和学唱课。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建立校级戏曲演唱队,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要统筹安排,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开展有序;经常定期邀请戏曲艺人来校献艺,组织学生观看戏曲演唱光盘、录像,不断深化研究活动。

  2.落实研究目标

  (1)了解戏曲:使实验班学生了解江苏地方戏曲的分布地区、种类、风格特点及相关文化。

  (2)欣赏戏曲: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振兴中华奋发向上、全面发展。

  (3)学唱戏曲:使实验班学生能够演唱部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戏曲的经典选段。培养实验班学生用戏曲新形式,演唱新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

  3.落实研究内容 

  (1)用好“戏曲读本”:充分利用“戏曲读本”提供的20首优秀唱段,探究地方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挖掘她深厚的艺术积淀,认识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握她的生存发展现状,研究进一步推进地方戏曲发展的途径。

  (2)上好戏曲教学课:借鉴淮剧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上好戏曲欣赏课和戏曲学唱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听听、唱唱、演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戏曲的美感及思想内涵,让学生感受浓郁的戏曲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4.落实研究方法

  一是结合音乐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课堂案例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二是注重戏曲欣赏教学。戏曲欣赏教学是承载更多有关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应该将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与当今科技手段相结合;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三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戏曲。

  四是以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戏曲知识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挖掘深藏在音乐的秘密,对他们努力的成果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把激趣导入——音乐欣赏——方言学唱——表演戏曲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五是把握重点,强调戏曲的风格、语言(方言)等。唱戏曲就是要唱出“味道”,体现出作品风格的因素,引导学生对地方戏曲的浓厚兴趣,并乐于演唱。

  六是通过语文、体育、美术等学科和谐融合的多种教学途径来进行戏曲教学,产生举一反三的实验效果。

  七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比赛、戏曲艺术节、戏曲演唱会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推进戏曲教学研究。

  八是发展生命音乐的理念。戏曲教学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生命化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实行的重要途径。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具有情感性、愉悦性、提升性、超越性和审美性。要完成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必须按照生命的本质特征,从生命的高度,立足于生命的特性构建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无论目标、内容还是方法和评价都以生命为基点,体现生命的特质和发展要求,激发艺术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以生命的完善为目标,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戏曲教学实践诠释了“生命化教育就是使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或程度的教育活动。”戏曲是真实的音乐生命,是与生命共生、共融、共发展。戏曲教学在有效地实施中能够实现音以化人,乐以图腾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