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 黎小红

【机构】 广东从化市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正文】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来说,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次,创造人机交互协作的学习环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再次,发挥了超时空交流的网络优势,重视学生实践获得素养。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海浪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潮水的景象:潮水来了,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也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潮水的声音,在声、色、形、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潮水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这些课件给学生无尽的遐想和深思,让他们感受高科技时代都市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课结束了,但相信学生读书的兴趣会更浓。

  二、巧用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发展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我让学生先听两种声音:一种是雨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种雨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说出第二种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再出示图像:太阳从天边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能说出画面意思,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三、巧用信息技术,激发想象能力

  想象是以感知的事物为动力,在情感的推动下,感知主体把感知到的表现反复分析,重新组合,在大脑中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思维的过程。想象越丰富,大脑唤起的形象就越清晰,认识就越深刻,收益就越有效。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安排,制作陶罐和铁罐的儿童动画片系列课件,通过投影观察分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会陶罐谦虚礼让和铁罐傲慢无理而带来不同命运。为了将教学引向深入,把课内导向课外,还根据设制课件的提供画面和设置人物的动作表情,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逼真地再现童话情景,激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生动、真实、快乐的教学意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发挥了学生的编演能力,最大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因素,收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文章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直观,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是重点,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难点。同时利用活动灯片展示:右下方是“落花生”图片,形象地演示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还配上活动的文字。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地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地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总之,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文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优质化选择,力求教学创新,有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