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作者】 李玉锦

【机构】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正文】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中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合作时间缺乏充足性。
  学生要进行创新、探究、深入的解决一个问题,即要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愿望,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教师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两、三分钟,刚一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时间显得很仓促,交流不够充分,仅是蜻蜒点水。
  5.合作缺少自主性。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主探索,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之前,没有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出示问题后,马上就叫学生开始小组合作,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该怎样说,达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6.合作缺少指导性。
  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这样的现象,布置完合作任务后,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合作探究中,而我们的教师有的时候在一旁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冷眼看着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合作的程度,结果不闻不问,有的象征性的来到学生中巡视、与学生一起探讨。
  7.合作缺乏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中,教师较少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也较少。为了鼓励学生合作的成功,教师一律用“掌声”、“小红花”的方法加以肯定,单调的激励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营造积极的合作交流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基础较好,思维反应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和发展空间,而学习弱势群体则成为了他们的观众,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教师要针对情况,在平时潜移默化中加以改变。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并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观点交流时注意交流的顺序,一般先学困生,后优秀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去。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作保障。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做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
  例如“认识人民币”的第二课时,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兑换人民币,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研究这个问题,并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办法。如: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币可以怎么换成1元的人民币?有几种换法?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面额为5角、2角、1角的模拟人民币拼成1元,并与老师兑换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在充裕的时间中,很多小组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法,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这样的课堂,用“学生亲历探究”代替了“教师讲授深究”,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要参与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
  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