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语文习作教学新思考
【作者】 彭艳坤
【机构】 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教育办公室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实践与思考
【正文】
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和生活最容易相融的学科。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怎样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怎样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件乐事,这是我在写作教学中一直纠结的难题。有效联系生活、用心引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职责。
一、联系生活触新意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句话一点没错,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学习生活知识,生活好比是一本巨大的“无字词典”,能够让我们从中收获无穷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仅仅锁定于几篇例文、范文,或者局限于有限的校园空间,甚至教室空间,学生的作文素材怎能丰富起来,学生的思路又怎能放开呢?语文老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感受作文的气息,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生活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会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合乎时代的主旋律。例如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家乡的变化》,我让学生先亲自进行观察和了解,从住房、道路、出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寻找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写,重点捕捉当前社会中时髦事或新鲜事,创新作文的立意,更好地通过突出“变化”一词来表现主题。一篇作文中是否有真情实感,主要是看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但是,小学生对大自然的胜景、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往往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虽然看到了,却又写不出来。
因此,这些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悟性,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始,着力于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观察点。比如,农村的风景乡土气息浓厚,田园风光中有着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家中养的鸡、鸭、狗等等,抓住观察点——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直观情境,是非常可写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学生就会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当然,写作观察要抓平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回想每天发生的事,想想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说说、记记,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可以写进作文中了。
二、扩大阅读奠基础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可见,读书能丰富个人的见识,增长个人的阅历,同时,如果一个人的书读得多了,就会写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好作文来,正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要教育小学生从小爱读书,扩大阅读面,夯实自己的语言基础,在作文的时候,自然会写出好的作文来。
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可以是学生优秀作文、名著等纯文学类刊物,也可以是自然学科知识。在组织读书活动上,可以举行一些读书班会、名著专题沙龙等,让学生交流读书体验中积累知识;可以举办讲故事、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口才能力;还可以通过班刊、校园文学墙报等形式,在高层次上来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等等,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自然会积累出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今后的作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视野扬个性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在学生习作时不加引导,学生就没话可说,写得东一句西一句的;给了指导,学生的习作又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没有任何新意,没有个性的东西。习作需要引导是肯定的,但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呢?习作本来就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眼中的生活应该不是同一个生活,所以说,在习作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感受,把作文的权利交还给孩子们,有的老师往往在引导学生思维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传达给了学生一个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模子。我们要拓宽习作的视野,让学生能为可以自由抒发自由感叹而感到快乐无比。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去写写半命题或不命题的作文,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例如:半命题作文“第一次________”,这个题目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广了,我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有哪些第一次,把自己能回忆起来的都记录下来,然后自己进行筛选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告诉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掌握着习作的自主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酝酿,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习作,才能真正做到以我口抒我情,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我们理想中的状态,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抒发欲,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快乐的,学生能有自己选择的广阔空间,当然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态度和良好的作文习惯,用心去作,让我们的作文不再“冷血”!
四、引导模仿巧入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善于模仿,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模仿老师的写作构思。抓住这一心理特性,教师认识到这就像小孩子学会走路一样,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教会他们懂得模仿,引导他们从模仿到创新,从而学会写作文。
除了教师的下水文之外,还有语文课本中的很多优秀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优秀学生的习作等,都是最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里面内容有许多可供学生模仿的语言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找出例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模仿语言情节等内容。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舍得多花时间在作文内容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和生活最容易相融的学科。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怎样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怎样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件乐事,这是我在写作教学中一直纠结的难题。有效联系生活、用心引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职责。
一、联系生活触新意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句话一点没错,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学习生活知识,生活好比是一本巨大的“无字词典”,能够让我们从中收获无穷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仅仅锁定于几篇例文、范文,或者局限于有限的校园空间,甚至教室空间,学生的作文素材怎能丰富起来,学生的思路又怎能放开呢?语文老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感受作文的气息,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生活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会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合乎时代的主旋律。例如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家乡的变化》,我让学生先亲自进行观察和了解,从住房、道路、出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寻找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写,重点捕捉当前社会中时髦事或新鲜事,创新作文的立意,更好地通过突出“变化”一词来表现主题。一篇作文中是否有真情实感,主要是看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但是,小学生对大自然的胜景、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往往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虽然看到了,却又写不出来。
因此,这些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悟性,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始,着力于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观察点。比如,农村的风景乡土气息浓厚,田园风光中有着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家中养的鸡、鸭、狗等等,抓住观察点——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直观情境,是非常可写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学生就会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当然,写作观察要抓平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回想每天发生的事,想想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说说、记记,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可以写进作文中了。
二、扩大阅读奠基础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可见,读书能丰富个人的见识,增长个人的阅历,同时,如果一个人的书读得多了,就会写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好作文来,正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要教育小学生从小爱读书,扩大阅读面,夯实自己的语言基础,在作文的时候,自然会写出好的作文来。
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可以是学生优秀作文、名著等纯文学类刊物,也可以是自然学科知识。在组织读书活动上,可以举行一些读书班会、名著专题沙龙等,让学生交流读书体验中积累知识;可以举办讲故事、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口才能力;还可以通过班刊、校园文学墙报等形式,在高层次上来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等等,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自然会积累出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今后的作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视野扬个性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在学生习作时不加引导,学生就没话可说,写得东一句西一句的;给了指导,学生的习作又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没有任何新意,没有个性的东西。习作需要引导是肯定的,但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呢?习作本来就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眼中的生活应该不是同一个生活,所以说,在习作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感受,把作文的权利交还给孩子们,有的老师往往在引导学生思维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传达给了学生一个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模子。我们要拓宽习作的视野,让学生能为可以自由抒发自由感叹而感到快乐无比。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去写写半命题或不命题的作文,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例如:半命题作文“第一次________”,这个题目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广了,我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有哪些第一次,把自己能回忆起来的都记录下来,然后自己进行筛选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告诉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掌握着习作的自主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酝酿,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习作,才能真正做到以我口抒我情,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我们理想中的状态,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抒发欲,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快乐的,学生能有自己选择的广阔空间,当然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态度和良好的作文习惯,用心去作,让我们的作文不再“冷血”!
四、引导模仿巧入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善于模仿,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模仿老师的写作构思。抓住这一心理特性,教师认识到这就像小孩子学会走路一样,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教会他们懂得模仿,引导他们从模仿到创新,从而学会写作文。
除了教师的下水文之外,还有语文课本中的很多优秀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优秀学生的习作等,都是最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里面内容有许多可供学生模仿的语言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找出例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模仿语言情节等内容。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舍得多花时间在作文内容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