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作者】 韩毓平 方玉双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
【正文】写作是表达人们思想活动和认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敞开心扉表达内心世界的桥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善于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促进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但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写作教学质量还差强人意。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综合性很强。各阶段训练重点有别。但许多教师对各年级该怎样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缺少统筹安排,没有训练计划,只是简单地按相关指导书的作文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类训练,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心中却没有很明确的目的。
(二)写作内容局限化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无新意。作文题命来命去,写人的总是“我最难忘的…”,写事的总是“…的一件事”等等这些命题,学生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直到小学毕业,写了再写,几句套话假话,完成的得心应手。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三)老师批改标准主观化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有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篇作文,在不同评判者眼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在有些考试甚至竞赛的作文评阅中,有的教师干脆把文章篇幅的长短,书写的好坏当作评价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至于语句是否顺畅,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新颖,则很少顾及。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平时忽视写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学生竟也可以得高分。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积累少,必须由教师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事和物加以观察、认识体验,才能以物迁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真实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明确写作目标。
小学生写作所需要的素材一般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些经历往往都是无意注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淡薄,表象模糊不清。因此,这里我们建议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明白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2.通过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个题目:我的…经历(快乐、幸福、委屈等)。然后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经历中的心理现象完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想到什么经历就写相应的情感体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写作的内容自然就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同时,学生写作中人和物的表达就更清楚、更具体,而且激起了他们对作文的重新认识,能使学生从这类写作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利于学生养成勤拿笔积累写作内容的好习惯。当然,有丰富的素材和语言积累及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辅以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
3.每周固定写一至两篇日记
要求学生每天一篇日记会让学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甚至把它当作负担。每周只写一至两篇,则可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日记内容不限,可以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可以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物,也可以发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笔,每周教师都要检查全班学生的日记,发现写得好的,就把它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以便大家相互学习。
4.鼓励学生勤写读后感和观后感
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让学生写下感受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假如把这本书传给你将来的孩子,你会在扉页上题什么话等等。另外,每学期学生们都会得到随教材发行的一本课外读物,如“迎亚运,促和谐”等,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指导他们写读后感和观后感。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多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扩充写作内容和语言材料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一些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三)完善教师批改标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使学生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形成有效率的循环。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激发和保持长久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产生相类似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忠实阅读者。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利用写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自主地参与作文的全过程,充分扮演好教师的导演角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真情实感得到充分表达,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但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写作教学质量还差强人意。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综合性很强。各阶段训练重点有别。但许多教师对各年级该怎样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缺少统筹安排,没有训练计划,只是简单地按相关指导书的作文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类训练,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心中却没有很明确的目的。
(二)写作内容局限化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无新意。作文题命来命去,写人的总是“我最难忘的…”,写事的总是“…的一件事”等等这些命题,学生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直到小学毕业,写了再写,几句套话假话,完成的得心应手。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三)老师批改标准主观化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有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篇作文,在不同评判者眼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在有些考试甚至竞赛的作文评阅中,有的教师干脆把文章篇幅的长短,书写的好坏当作评价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至于语句是否顺畅,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新颖,则很少顾及。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平时忽视写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学生竟也可以得高分。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积累少,必须由教师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事和物加以观察、认识体验,才能以物迁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真实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明确写作目标。
小学生写作所需要的素材一般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些经历往往都是无意注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淡薄,表象模糊不清。因此,这里我们建议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明白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2.通过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个题目:我的…经历(快乐、幸福、委屈等)。然后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经历中的心理现象完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想到什么经历就写相应的情感体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写作的内容自然就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同时,学生写作中人和物的表达就更清楚、更具体,而且激起了他们对作文的重新认识,能使学生从这类写作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利于学生养成勤拿笔积累写作内容的好习惯。当然,有丰富的素材和语言积累及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辅以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
3.每周固定写一至两篇日记
要求学生每天一篇日记会让学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甚至把它当作负担。每周只写一至两篇,则可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日记内容不限,可以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可以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物,也可以发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笔,每周教师都要检查全班学生的日记,发现写得好的,就把它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以便大家相互学习。
4.鼓励学生勤写读后感和观后感
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让学生写下感受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假如把这本书传给你将来的孩子,你会在扉页上题什么话等等。另外,每学期学生们都会得到随教材发行的一本课外读物,如“迎亚运,促和谐”等,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指导他们写读后感和观后感。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多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扩充写作内容和语言材料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一些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三)完善教师批改标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使学生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形成有效率的循环。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激发和保持长久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产生相类似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忠实阅读者。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利用写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自主地参与作文的全过程,充分扮演好教师的导演角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真情实感得到充分表达,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