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作者】 刘华坤
【机构】 广西陆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决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当前的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激励措施与环境保障,教师自身在专业成长方面感到困惑。而学校的发展又体现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使全体教师在专业成长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改不适应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且有逐年退化倾向。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极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与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
2.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专业精神匮乏。部分教师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专业归属感和专业成就感,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3.个别教师心态浮躁,学风教风不扎实。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个别教师不能静心做学问,安心搞教研,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纷复杂的新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面前迷失自我,或随波逐流追赶时髦、摆花架子,或脱离实际在教研科研中“作秀”、搞假大空。
4.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多数农村小学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和外语教师,很多教师不会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
由此可见,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新课改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只能而且最终要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破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实践证明,以教师发展为本,有效整合学习、反思、开放、交流、研究等现代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1.搭建自我实现平台,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真正形成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大多数教师已敏锐地感觉到,新课改正在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真正合格的教师将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步走向“专业自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对原有经验和现实的问题解决策略不断整合、扬弃和创新,最终建构一种集教学、学习、研究和创新于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导向作用。当文化建设达到一定层次,教师便能够从枯燥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和职业倦怠中解脱出来,以建设性的心态去化解压力和矛盾,实现自我超越,真正感受到生存质量的持续提升的喜悦。
2.搭建读书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生活在现代社会,学习即是生活,学习即是工作,学习更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好习惯。现代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而读书,则是终身学习最快捷的途径。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为教师读书提供更大的支持,积极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引导广大教师系统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先进教学经验,学习成功做法,在读书中理解、感悟、反思、研究、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师要强化教研科研意识,学会研究,参与研究,研究出成果,做到以研究促提高。教师只有经常进行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找到内在规律。要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开放式教研走近教师,这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独特见解的发表;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旨向,把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作为课题,大力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现代理论的指导作用、参研人员的示范作用、科研管理的规范作用。
4.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有意识地、审慎地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前提、过程、结果进行批判性考察,是促成教师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意义的重要基础。只有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教学,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激发理论与实际创造性结合的灵感,进而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案例分析是当前教师比较认可的一种反思形式。因此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案例(这也可以有效避免农村中小学经费紧张,教师走出去困难的现状),引导教师进行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和本质探究,促进教师的经验理论化和专业自主化。
5.搭建合作互助平台,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同伴互助不单是教师间知识经验的简单传递和相加,它更能形成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共生效应。因此,要注重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分享成功经验。也可以打破地域局限,让本校教师与外地教师组建QQ群,利用群空间进行资源共享与研讨。城乡小学之间要有计划地开展名师送教活动和名师带徒活动,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要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性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针对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研究和指导,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6.搭建竞赛展示平台,提升专业发展层次。要生存就有竞争。竞赛活动可以为教师搭建起一个交流提高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在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进步和专长,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可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比如:优质课比赛、论文评比、说课比赛、制作课件竞赛、教学设计比赛等,激活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过程指导,又要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各项活动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农村中小学要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改不适应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且有逐年退化倾向。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极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与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
2.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专业精神匮乏。部分教师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专业归属感和专业成就感,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3.个别教师心态浮躁,学风教风不扎实。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个别教师不能静心做学问,安心搞教研,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纷复杂的新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面前迷失自我,或随波逐流追赶时髦、摆花架子,或脱离实际在教研科研中“作秀”、搞假大空。
4.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多数农村小学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和外语教师,很多教师不会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
由此可见,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新课改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只能而且最终要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破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实践证明,以教师发展为本,有效整合学习、反思、开放、交流、研究等现代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1.搭建自我实现平台,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真正形成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大多数教师已敏锐地感觉到,新课改正在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真正合格的教师将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步走向“专业自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对原有经验和现实的问题解决策略不断整合、扬弃和创新,最终建构一种集教学、学习、研究和创新于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导向作用。当文化建设达到一定层次,教师便能够从枯燥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和职业倦怠中解脱出来,以建设性的心态去化解压力和矛盾,实现自我超越,真正感受到生存质量的持续提升的喜悦。
2.搭建读书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生活在现代社会,学习即是生活,学习即是工作,学习更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好习惯。现代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而读书,则是终身学习最快捷的途径。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为教师读书提供更大的支持,积极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引导广大教师系统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先进教学经验,学习成功做法,在读书中理解、感悟、反思、研究、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师要强化教研科研意识,学会研究,参与研究,研究出成果,做到以研究促提高。教师只有经常进行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找到内在规律。要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开放式教研走近教师,这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独特见解的发表;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旨向,把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作为课题,大力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现代理论的指导作用、参研人员的示范作用、科研管理的规范作用。
4.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有意识地、审慎地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前提、过程、结果进行批判性考察,是促成教师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意义的重要基础。只有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教学,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激发理论与实际创造性结合的灵感,进而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案例分析是当前教师比较认可的一种反思形式。因此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案例(这也可以有效避免农村中小学经费紧张,教师走出去困难的现状),引导教师进行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和本质探究,促进教师的经验理论化和专业自主化。
5.搭建合作互助平台,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同伴互助不单是教师间知识经验的简单传递和相加,它更能形成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共生效应。因此,要注重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分享成功经验。也可以打破地域局限,让本校教师与外地教师组建QQ群,利用群空间进行资源共享与研讨。城乡小学之间要有计划地开展名师送教活动和名师带徒活动,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要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性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针对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研究和指导,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6.搭建竞赛展示平台,提升专业发展层次。要生存就有竞争。竞赛活动可以为教师搭建起一个交流提高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在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进步和专长,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可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比如:优质课比赛、论文评比、说课比赛、制作课件竞赛、教学设计比赛等,激活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过程指导,又要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各项活动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农村中小学要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