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技巧

【作者】 季永军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的开头称为“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虽是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实施导入时,要尝试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把导入新课视为一环,要简明,紧扣课题,切忌喧宾夺主,影响正课进行。只要导之有方,就能事半功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
  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一般时间2分钟,不超过4分钟,方法很多,大致有:质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入等不同形式。在这里我举几个实践例子加以说明。
  1.质疑导入。这种情境导入法以其“挑战性”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学生的心从平静到波澜跌宕起伏,最终让主动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例如,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首先导入课程内容:开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如分梨,教师给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在讲解中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梨数量。“有4个梨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梨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个梨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2.谈话导入。这种情境导入法主要是在新授课开始,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情景导入新课,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新课程内容就在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上《生活中的推理》这节课,是这样导入课程内容:教师说:刚才我看到了一位女生不小心摔倒了,有一位男生主动把这位女生扶了起来,请问是哪位男生做的好事呀,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像这样有根据的判断就叫做推理。生活中有很多推理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推理的世界,去探索一下“生活中的推理。”
  二、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例2: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0的认识)》这堂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知识作深一度的思考。
  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揭示课题)
  (故事大意:有一天,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到河边钓鱼。还没过多久,小猫就有些不耐烦了。这时,一只美丽的大蜻蜓飞过来了,小猫马上放下钓鱼竿,跑去追蜻蜓,可是蜻蜓飞走了,小猫没追着,只好回到河边来。又过了一会儿,一只漂亮的花蝴蝶飞来了,小猫又连忙放下钓鱼竿,跑去捉蝴蝶,可是蝴蝶也飞走了,小猫没追着,只好又回到河来。最后这只三心二意的小猫连一条小鱼也没钓着。)
  你瞧!这只小猫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马上找到故事里所说的连一条小鱼也没钓着的三心二意的小猫?(学生为找出那只三心二意的小猫,认真积极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在这堂课的一开始老师说要讲故事给他们听,马上就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学习。
  三、巧设悬念进行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例3: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来导入新课。
  师:笑笑和淘气是两个天天坚持锻炼的好孩子,淘气每天都沿着这个操场跑一圈(出示操场的平面图——长方形),笑笑则每天沿着这个平静的湖面跑一圈(出示湖面的平面图——正方形),这天它们却为谁走的路远一些而争吵起来。听!笑笑说:“我每天比你走得远,要不然我怎么比你苗条?”淘气说:“不对,不对,我走得比你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强壮?”
  师:你们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到底谁走的多?为什么?
  上面案例主要是通过设置“谁走的路更远一些?”这个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有趣到位的导入过程。但每一种导入方法不应该是孤立的,我们要融会贯通。这也体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在教学引入上巧设“热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数学课堂这片沃土中,绽放五彩缤纷的思维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