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美术教学“快乐课堂”实施策略

【作者】 于桂丽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小学美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将快乐教学带入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主动快乐地获得知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则需要从每一天、每一堂课做起,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快乐教学在美术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教学设计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感悟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在教授苏教版第五册《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原色与间色,我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课件,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红、黄、蓝三个颜色娃娃,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当红娃娃和黄娃娃握手时变成橙色娃娃,黄娃娃和蓝娃娃握手变成绿娃娃,红娃娃和蓝娃娃握手变成紫娃娃。多么神奇的颜色娃娃啊,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扮成红、黄、蓝三种娃娃,互相调和颜色。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三原色和三间色。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二、创设快乐游戏
  当美术课能满足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时候,他们对美术就会愈来愈感兴趣。而游戏教学可以将课堂教学扩展到游戏性的快乐活动中去,把美育,德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及乐于动手动脑的创造精神的培养都融合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
  如我在上苏教版第十一册《陶艺》一课时,第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网吧上查找有关陶艺的资料,让学生在整体上对陶艺有一个认知。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在虚拟的陶艺世界中去领略陶艺的魅力。宜兴有着“陶的故都”的美誉,因而第二课时,我带学生到陶艺作坊去参观,向陶艺工作者学习陶艺的制作过程和方法,真正做到了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其效果不亚于其他城市学校的专用陶艺教室。第三课时,让学生带着游戏的心态去进行创造,他们往往能做出一些别具一格的作品。这种方法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游戏中轻松的进入课堂,由于游戏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受到启发,创新意识也有很大提高。
  三、多媒体呈现快乐情境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接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我在教学《冷色和暖色》一课时,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欣赏《西游记》片段:“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一起来看两段录象。看完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录象画面上,教室里一下子炸开锅似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回答:“孙悟空去东海龙宫取天河底神珍铁”;有的回答:“孙悟空去八百里火焰山三借芭蕉扇”……2、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我对这两个画面定格,小组讨论:“两幅画面给人什么不同的感觉?水晶宫和火焰山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组成”。学生在强烈地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会认真观察。“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冷暖感觉”。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四、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教师应多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通过看、摸、尝、闻、听,设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让大自然成为唤起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我们宜兴山清水秀,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就生活在风景优美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经常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也可以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大自然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激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从而他们的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我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人与自然》这一课时,我带着我们班的孩子们来到学校教学楼后面的一块小山上,让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让孩子们与大自然拥抱。瞧:有的嬉闹于争奇斗艳的花丛中;有的正热情地和小动物“交谈”;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正帮着校工一起采摘成熟的桃子;有的正和一群鸟儿友好地相互追逐着……当孩子们情绪高涨时,我趁机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一幅《人与自然》。这次学生们的作品异常精彩,他们的画面里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由此可见,学生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风景优美的大自然更是激发想象力的摇篮。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使了他们的智慧的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世界。
  实践证明,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理性和感性的动态交互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地心与心的交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寓教于美的享受,寓教于情感的陶冶。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快乐教学,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