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 杜 丽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一0三团学校

【摘要】初中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越为重视。尤其是对作为语言交际基础的语文课程来说,在要求教师教授文字的同时,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应用能力;培养
【正文】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语文这种语言类的学科,更是将培养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到首要的位置。如今,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语言的交流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应用着传统的语言,适应着、接受着新的语言。而初中语文作为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交际和文字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语言的应用刻不容缓。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制约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面考试为重点,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会出现在课堂上,避免影响到考试的成绩,使学生长期处于基础知识及文字的记忆之中,很难考虑到语文的实际应用。以作文的写作来说,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的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或是写出的东西永远都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内容生硬、古板,较多仿照课文的形式,很难有创新的文章。如此的教学方式,不但违背了学有所用的教学之道,同时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主要是分为“教”和“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思维方式永远跟随着教师思想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时不配合的情况;学生并不觉得是自己学习不努力,而是教师讲课不够精彩;所以,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整天的面对着生硬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上,需要教师在教学技巧及教学方式上有着更好的转变,除了要掌握较高的知识技能之外,更需要拓宽教学事业,以较强的敏感力和发散思维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思考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
  语文应用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以致用为主,从封闭的课堂学习向开放式教学的方向转变,改正以往单一化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与发展平台。
  (一)建立学生应用语文的意识
  初中教学中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树立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语文的应用能力,将语文知识有效的应用到语言当中,并同通过表达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力度,从而了解语文应用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自觉应用、喜欢应用语文的现象,有效的建立起语文应用的意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珐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从过去的“一言堂”逐渐转变为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局面,教师从“台上”走到了“台下”,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而在教材的学习方面,多实行单元学习,并了解单元在教材中的整体地位,了解单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做好知识的逻辑架构,完成学生的调研分析工作,有效的设计好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应用教学的目的。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导,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由之前的“授教者”逐渐向“组织者”“指导者”的方向转变,以平等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此外,从课堂教学的评优来看,从以往的以教学为中心的评优标准逐渐向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方向去转变,实行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双方面评优标准,来实现真正的语文应用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风,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开始写作时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惧情绪,养成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使之对写作产生自信。同时采用多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多写、勤写。有意识、无意识地提供写作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写作乐在其中。
  2.培养观察能力,善于发现,珍视感受,有创意地表达
  就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就相当于人的骨肉一样。没有材料,就无从谈写作,而材料的得来需要靠写作者的观察、积累,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他们的特征、变化,善于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感受,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养成一种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3.鼓励自主写作
  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尽量做到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让作文题目更加个性化,多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日记、随想随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的文章才显得真实、可信,才能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意。
  4.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正如古人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在生活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鼓励他们有创意的表达。选材、立意、语言,不管哪一方面要做到新颖,就是让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不要太多的规范和太多的限制,当然限还是有的,就是要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
  5.重实践、重过程
  写作知识力求精要有用,不必追求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写作的知识都可以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加强指导和引导。
  总之,能力也不是靠短期内的教学就培养起来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运用的,它需要个人本身不断地摸索、总结、锻炼而逐渐积累起来。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思索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