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架起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桥梁
【作者】 李志芳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崔家集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语文阅读技能。本文从课堂和课外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和手段,提出了架设课内外阅读桥梁的途径和方法,阐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过程,达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从事小学阅读教学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也为今后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方法。【关键词】阅读教学;充实;延伸;阅读激情;积累
【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能力,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外与课内阅读的有机结合,就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其次,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最后,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二、充实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所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 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和交流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交流中,学生就会提出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见解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而得到的。
2、 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3、 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果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小学生在课堂外学习和阅读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
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课外阅读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引领拓宽语文阅读学习的范围,才会给学生打开一个广阔无极的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能力,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外与课内阅读的有机结合,就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其次,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最后,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二、充实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所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 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和交流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交流中,学生就会提出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见解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而得到的。
2、 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3、 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果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小学生在课堂外学习和阅读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
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课外阅读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引领拓宽语文阅读学习的范围,才会给学生打开一个广阔无极的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