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郭 伟
【机构】 陕西省长武县芋元中心小学
【摘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合作;探究;小组;评价
【正文】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谈话、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情况,从而提出自主探究时产生疑问,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懂得了解学生的心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能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势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我设疑、挑战自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运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组际交流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突出教学重难点。
三、精心设计,突出引导。
在确定教学活动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既是对习惯“灌”知识的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习惯“等”学习的学生的一种挑战,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支持系统来给予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师的备课要以关注学生为宗旨。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所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非常重要。从这一认识出发,教师在完成教案的同时,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学案”。其包括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要内容、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学习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教师的期望等。这一教案的实施,使教师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
2、及时进行教学小结。每堂课的教学小结不能流于形式,要求教师对每一堂课要进行反思、反馈及矫正,为此,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小结应有一张反思卡进行记录,探究式学习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更好地符合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尽可能做到一课一思,认真填写反思卡。反思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选取的探究方法在实施后的得与失、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举出实例)、教学中印象最深的事件、个案学生的记录、下节课的打算等。反思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同时,这样的反思活动促使了教师彼此间的对话与交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教师根据以上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方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尽可能地达到预定的理想目标。
四、组建小组,注重评价
组建探究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时代学习的潮流,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应该做到:
1、合作学习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必须在学生个体有“合作需要”,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际,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第二,有明确合理的探究目标,互相尊重与配合,明白各自的职责,避免依赖性,增进依存性。第三,确保探究时间,不走过场。第四,允许学生自由的组合,肯定各自的探究方式与过程,以便学生放松地学习。
2、注重交流与评价。评价时间要及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指导与改进教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评价经常性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多次自我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成为一种习惯。
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认识,要以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为主,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评价可以是集体评价,也可以是个体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可以是书面形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反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要和学生共享、共识、共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曙红; 浅谈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J] 《教育研究》
[2]陈旭明;学生:动态的鲜活的教学资源[J].榆林学院学报
[3]李平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4]韩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
[5]黄佑生;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谈话、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情况,从而提出自主探究时产生疑问,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懂得了解学生的心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能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势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我设疑、挑战自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运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组际交流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突出教学重难点。
三、精心设计,突出引导。
在确定教学活动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既是对习惯“灌”知识的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习惯“等”学习的学生的一种挑战,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支持系统来给予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师的备课要以关注学生为宗旨。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所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非常重要。从这一认识出发,教师在完成教案的同时,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学案”。其包括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要内容、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学习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教师的期望等。这一教案的实施,使教师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
2、及时进行教学小结。每堂课的教学小结不能流于形式,要求教师对每一堂课要进行反思、反馈及矫正,为此,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小结应有一张反思卡进行记录,探究式学习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更好地符合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尽可能做到一课一思,认真填写反思卡。反思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选取的探究方法在实施后的得与失、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举出实例)、教学中印象最深的事件、个案学生的记录、下节课的打算等。反思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同时,这样的反思活动促使了教师彼此间的对话与交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教师根据以上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方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尽可能地达到预定的理想目标。
四、组建小组,注重评价
组建探究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时代学习的潮流,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应该做到:
1、合作学习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必须在学生个体有“合作需要”,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际,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第二,有明确合理的探究目标,互相尊重与配合,明白各自的职责,避免依赖性,增进依存性。第三,确保探究时间,不走过场。第四,允许学生自由的组合,肯定各自的探究方式与过程,以便学生放松地学习。
2、注重交流与评价。评价时间要及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指导与改进教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评价经常性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多次自我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成为一种习惯。
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认识,要以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为主,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评价可以是集体评价,也可以是个体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可以是书面形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反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要和学生共享、共识、共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曙红; 浅谈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J] 《教育研究》
[2]陈旭明;学生:动态的鲜活的教学资源[J].榆林学院学报
[3]李平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4]韩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
[5]黄佑生;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